方劑組成解釋
雙砂湯中包含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痛的功效。雙砂湯主治胃寒痛,砂仁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 健脾開胃: 砂仁亦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雙砂湯中常配伍其他健脾藥物,如白朮、茯苓等,砂仁的加入有助於提高藥效,達到健脾開胃的效果。
總之,砂仁在雙砂湯中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健脾開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雙砂湯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雙砂湯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草果加入其中,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濕,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 芳香闢穢,增強療效:草果氣味芳香,具有闢穢除臭的作用。雙砂湯中加入草果,可以中和藥物本身的苦寒之氣,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同時也起到芳香醒脾,增強藥效的作用。
雙砂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威靈仙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雙砂湯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而威靈仙可以有效地緩解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威靈仙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加速病竈的恢復。
因此,雙砂湯加入威靈仙,可增強其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
主治功效
雙砂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成分:
- 砂仁:化濕醒脾、行氣安胎。
- 草果:燥濕健胃、消食止嘔。
- 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 糖: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亦有輔助引藥入經之效。
古代功效主治: 骨鯁。
分析:
根據《外科全生集》及《經驗選秘》的記載,雙砂湯主要用於治療骨鯁,即魚骨或其它細小骨頭卡在咽喉。
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 行氣化痰: 砂仁與草果均具有行氣的作用,能促進氣機升降,幫助疏通咽喉阻塞的氣機,並能化解因異物刺激而產生的痰涎。
- 燥濕消食: 草果的燥濕健胃功效,可幫助消化積滯,並防止因咽喉異物刺激引起的脾胃不適。
- 軟堅散結: 威靈仙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作用,在此處應能起到軟堅散結的作用,使卡在咽喉的骨鯁鬆動,方便排出。
- 緩急止痛: 糖的加入,除了能緩和藥性之外,也能滋潤咽喉,並有緩急止痛之效,有助於緩解異物引起的咽喉不適。
綜合來看,雙砂湯的配伍,主要是通過行氣、化痰、燥濕、消食、軟堅等多重功效,以達到鬆動、化解卡在咽喉的骨鯁的目的。古籍中提到「即化為涎」的描述,表示此方可能通過促進咽喉分泌物,包裹並溶解異物,最終將其排出。
此外,古籍中也提到可與燈心散配合使用,表示燈心散吹喉能起到直接鬆動骨鯁的作用,而雙砂湯則可起到輔助、加強效果,從而更有效地解決骨鯁問題。
傳統服藥法
縮砂、草果、威靈仙各等分。
化骨為涎。
加砂糖少許,清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雙砂湯,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縮砂、草果、威靈仙各等分。 主治:化骨爲涎。主治:骨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