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靈蓋丸」中的天靈蓋,實際上是指人頭骨的頂骨部分。在古代醫學中,天靈蓋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固齒止痛的作用。在該方劑中,天靈蓋可能用於治療因驚嚇所致的不安或牙齒疼痛等症狀。
「天靈蓋丸」中的砒霜,雖然是一種劇毒成分,但在中醫中經過特殊處理後可作為藥物使用,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頑固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等。其強烈的毒性可以發揮攻毒散結的作用,但必須在嚴格控制下使用,以免造成中毒。
「天靈蓋丸」方劑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定驚: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定驚的功效。此藥材可有效抑制因熱毒上攻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驚厥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
- 疏風散熱、止痛消腫:胡黃連亦具疏風散熱、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痰熱壅盛所致的頭部疼痛、腫脹,胡黃連可有效疏散風熱,清利痰熱,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總之,胡黃連在「天靈蓋丸」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瀉火定驚,以及疏風散熱、止痛消腫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頭風、頭痛、眩暈、驚厥等症狀的功效。
「天靈蓋丸」方劑中包含「莨菪」,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止痛: 莨菪性味辛溫,具有疏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對於頭風、頭痛、眩暈、神經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可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效果。
- 開竅醒神: 莨菪能通經活絡、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於頭部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導致的頭痛、頭昏等症狀,也能起到改善作用。
主治功效
天靈蓋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天靈蓋丸,綜觀諸家醫籍,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數點,並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 傳屍勞瘵:
- 主治: 《瀕湖炮炙法》、《本草綱目》、《聖濟總錄》及《奇效良方》皆明確指出天靈蓋丸可用於治療傳屍勞瘵。傳屍勞瘵,又稱肺癆,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狀包括消瘦、潮熱、咳嗽、盜汗等。
- 治療原理: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方中天靈蓋,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體內氣血運行,減輕因勞瘵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 解毒殺菌,抗炎抗癌: 砒霜雖為劇毒之品,但微量使用具解毒殺菌之效,並可能抑制勞瘵相關的炎症反應。
- 多味合用,補虛扶正: 《奇效良方》中載有紫河車、石蜥蜴、獺肝、蜈蚣、蛤蚧、金線蛤蟆等多味動物藥,其中紫河車可補氣養血,其餘動物藥則多具通經活絡、強筋健骨之功,可幫助虛弱之體恢復,對抗勞瘵的侵襲。
- 醋炙法: 《瀕湖炮炙法》和《本草綱目》皆提及石蜥蜴需經醋炙四十九遍。醋炙可引藥入肝經,增強其活血化瘀、解毒殺菌之功效。
二、 小兒疳疾:
- 主治: 《幼幼新書》和《太平聖惠方》均提到天靈蓋丸可用於治療小兒急疳、瘦弱生瘡、小兒五疳等。疳疾是指小兒因脾胃虛弱,導致營養不良、形體消瘦、面黃肌瘦、毛髮稀疏、腹脹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清熱燥濕: 方中胡黃連具有清熱燥濕之功,可改善因濕熱引起的消化不良和生瘡。
-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 天靈蓋活血化瘀之性,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疳疾引起的局部腫脹。
- 殺蟲消疳: 方中部分藥材可能具有驅蟲殺蟲之效,可針對疳疾可能伴有的寄生蟲感染。
- 糯米飯和丸: 《幼幼新書》與《太平聖惠方》均提及以糯米飯和丸,糯米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小兒脾胃虛弱之狀,且利於藥物吸收。
- 桃柳湯洗浴: 《幼幼新書》提到服藥後需用桃柳湯洗浴,可能具有發散邪氣、加強藥效之作用。
三、 瘧疾:
- 主治: 《太平聖惠方》記載,天靈蓋丸可用於治療瘧疾,其症狀包括發歇寒熱、神思昏悶、曉夜不得安靜。
- 治療原理:
- 疏散邪氣: 茄菪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之功,可幫助將體內之瘧邪祛除。
- 鎮驚安神: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改善瘧疾引起的神思昏悶。
- 活血通絡: 天靈蓋活血通絡,有助於改善氣血不暢,緩解瘧疾發作之症狀。
- 虎脂和丸: 《太平聖惠方》提及以虎脂和丸,虎脂性溫,可溫經散寒,增強驅邪之效。
四、 其他:
- 瘡瘍: 《太平聖惠方》亦提及以天靈蓋丸外用於瘡瘍,可能與其活血化瘀、解毒殺菌之性有關。
總結:
天靈蓋丸是一複方製劑,其治療原理多在於活血化瘀、解毒殺菌、清熱燥濕、疏散風寒。其應用範圍廣泛,涵蓋傳屍勞瘵、小兒疳疾、瘧疾及瘡瘍等,皆因組方中藥材之綜合功效所致。從古籍記載可知,該方劑之組成及炮製方法在不同時期、不同醫家之間存在差異,但其主治功效,尤其是針對傳屍勞瘵和小兒疳疾,則較為一致。
傳統服藥法
天靈蓋(如無,即髑髏骨有十字縫者,取中心1片,以茅香湯洗,以安息酒塗炙令黃色),紫河車1枚(頭生兒男兒胞衣是也,於石上用新草鞋踏洗令淨,控乾,以麝香1兩,滲拌令勻,入瓶以泥固濟,如法火煅通赤留性,勿令煅過),石蜥蜴1條(和腸臟醋炙4-9遍令乾),獺肝1具(薄切,瓦上焙乾),赤足蜈蚣1條(酒浸,炙焦),黃鷹糞1錢,金線蝦蟆(端午日收者,以醋炙令黃,只用頭),蛤蚧1對(酥炙令黃,只取頭尾用)。
上為細末,以醋煮豬膽令熱成膏,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即以槐花、芫青各1錢,研為末,熟絹篩過,為藥衣,令青黃色。
每服40丸,溫煎生薑湯送下。初更1服,二更初再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靈蓋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靈蓋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天靈蓋1兩,砒霜半分,胡黃連半兩,人糞半兩,莨菪子1分。 主治:小兒急疳,瘦弱生瘡。
天靈蓋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天靈蓋灰1分,蟾酥1片(如柳葉大),汗襪灰1分,砒霜半分,麝香1分,驢蹄護乾灰1分。 主治:小兒五疳。
天靈蓋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天靈蓋3兩(塗酥,炙令微赤),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骨蒸勞,顔色憔悴,不思飲食,四肢急馳,翕翕發熱;傳屍勞瘦。
天靈蓋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天靈蓋1兩半(以童子小便1升,煮令小便盡,炙乾),地骨皮1兩半,麥門冬2兩半(去心,焙),膩(鐵)粉3分(2兩),赤茯苓1兩半,黃連2兩(去須)。 主治:骨蒸勞。
天靈蓋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天靈蓋1兩,阿魏半兩,朱砂1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白芥子半兩,安息香3分,砒霜1兩(細研),豉1合(炒乾),烏驢蹄1兩,熏陸香3分,綠豆1分,巴豆7枚(去皮心,研),猢狲腦骨1兩,虎糞中骨1兩。 主治:一切瘧,發歇寒熱,神思昏悶,曉夜不得安靜。
天靈蓋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組成:天靈蓋(如無,即髑髅骨有十字縫者,取中心1片,以茅香湯洗,以安息酒塗炙令黃色),紫河車1枚(頭生兒男兒胞衣是也,于石上用新草鞋踏洗令淨,控乾,以麝香1兩,滲拌令勻,入瓶以泥固濟,如法火煅通赤留性,勿令煅過),石蜥蜴1條(和腸臟醋炙49遍令乾),獺肝1具(薄切,瓦上焙乾),赤足蜈蚣1條(酒浸,炙焦),黃鷹糞1錢,金線蝦蟆(端午日收者,以醋炙令黃,隻用頭),蛤蚧1對(酥炙令黃,隻取頭尾用)。 主治:傳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