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蓉羊腎粥
CONG RONG YANG SHEN ZHO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蓯蓉羊腎粥」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效。羊腎則為腎臟,具有補腎益精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補腎壯陽之效,適用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腸燥便祕等症。
- 相輔相成: 羊腎性溫,肉蓯蓉性溫,二者藥性相合,可互相增強藥效,使補腎效果更顯著。此外,肉蓯蓉有助於潤腸通便,可避免羊腎過於燥熱,避免上火。
蓯蓉羊腎粥為一傳統中醫食療方,主旨在於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其組成包括蓯蓉、羊腎與米,而配方中加入羚羊角,此乃取其珍稀之性,增強方劑療效。羚羊角性寒味咸,歸肝腎經,能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在蓯蓉羊腎粥中,它起到平衡溫補食材可能帶來的過熱效應,防止進補過度導致體內火氣上升。同時,羚羊角還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因腎虛引起的失眠、焦慮等症狀有輔助療效。然而,由於羚羊已被列為保護動物,現代中醫更傾向於尋找其他替代品,如水牛角或山羊角,來達到相似的治療效果,同時也符合生態保護的理念。
蓯蓉羊腎粥方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固精:磁石性寒,入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之效。與蓯蓉、羊腎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腎固精之力,適用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痠軟等症。
二、滋陰降火:磁石亦有滋陰降火之功效,可緩解因腎陰不足導致的虛火上炎,如口燥咽乾、心煩失眠等症狀。與蓯蓉、羊腎等滋陰補腎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陰陽調和、標本兼治的效果。
蓯蓉羊腎粥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 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與蓯蓉、羊腎搭配,可加強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滋陰補腎: 蓯蓉、羊腎皆屬滋補腎陽之品,而薏苡仁則能健脾益氣,間接滋補腎陰。三者合用,可達到陰陽調和,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
主治功效
蓯蓉羊腎粥方治腎虛風燥之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的「蓯蓉羊腎粥」方,主治「腎勞風虛,面氣黃黑,鬢髮乾焦」等症。此方以補腎益精,滋陰潤燥為治療大法,其功效及作用機理分析如下:
方中藥物功效:
蓯蓉: 為本方君藥,性溫味甘鹹,具有補腎陽、潤腸通便之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能顯著提升腎臟功能,改善腎陽虛衰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更重要的是,蓯蓉能滋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肝血不足,從而改善面色黃黑、鬢髮乾焦等症狀。
羊腎: 為臣藥,性溫味鹹,具有補腎益精、溫陽壯陽的功效。羊腎乃動物腎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酸及多種微量元素,能直接補充腎臟所需營養,增強腎臟功能,對於腎陽虛衰導致的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其溫陽作用,亦能配合蓯蓉溫補腎陽,相輔相成。
枸杞根: 為佐藥,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作用。枸杞根的滋陰作用,能緩解腎虛引起的陰精虧損,進一步改善面色黃黑、頭髮乾枯等症狀,並能協同蓯蓉、羊腎更好地發揮補腎益精的作用。
肝 (豬肝或雞肝): 《聖濟總錄》方中使用肝,或為豬肝、雞肝等,性味甘平,具有補肝血、明目的功效。肝血與腎精相互滋生,肝腎同源,因此補肝血亦能間接改善腎虛所致的症狀。其與羊腎一同,加強補益作用。
蔥豉汁: 為引經藥,蔥豉具有辛溫解表、宣通鬱氣的作用,能引導藥力直達腎經,促進藥效吸收,提升治療效果。
治療原理:
該方以溫補腎陽為主,兼顧滋陰潤燥。方中蓯蓉補腎陽,溫而不燥;羊腎溫腎陽,益精血;枸杞根滋陰補腎,協同溫補;肝補益肝血,間接輔助腎臟。蔥豉汁引導藥物直達腎經,促進藥效吸收。諸藥合用,溫陽而不燥烈,滋陰而不寒凝,標本兼治,從而達到治療腎虛風燥,改善面色黃黑、鬢髮乾焦等症狀的目的。 其治療原理是基於中醫的“腎主骨生髓,主水液,主納氣”的理論,通過補益腎氣,改善腎臟功能,從而使整體陰陽平衡,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蓯蓉羊腎粥」方通過溫補腎陽、滋陰潤燥的策略,從根本上改善腎虛所導致的症狀,是治療腎虛風燥的有效方劑。 其溫和的補益作用,使其更適合於腎虛較輕的患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蓯蓉羊腎粥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的功效,但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
- 蓯蓉羊腎粥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食,以免影響藥效。
- 蓯蓉羊腎粥不宜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蓯蓉羊腎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肉蓯蓉(酒洗去土)1兩半,羊腎1具(去脂膜,細切),羚羊角(屑)2兩,磁石(燒赤,醋淬,搗末)3兩,薏苡仁3兩。 主治:腎勞風虛,面色黃黑,鬢發乾焦。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