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丸

CHUN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五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5%
大腸經 28%
脾經 14%
肝經 14%
肺經 7%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椿皮丸中包含椿白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椿白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改善濕疹、瘡瘍等皮膚病症。
  2. 收斂止癢: 椿白皮可收斂肌膚,減輕瘙癢感,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

因此,椿白皮在椿皮丸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椿皮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椿皮丸以祛風濕、止痛爲主,而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止痛之效。蒼朮與椿皮等藥材配合,可加強祛風濕、止痛之效,並健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2. 助藥力: 蒼朮氣味辛香,能起到引導藥力入經絡的作用,使藥效更快速、更深入地到達患處,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蒼朮在椿皮丸中起到燥濕健脾、助藥力之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椿皮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椿皮丸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枳殼可助其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緩解症狀。
  2. 促進藥效發揮: 枳殼可促進藥物流通,增強藥效。椿皮丸中其他藥物如椿皮、厚朴等,亦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枳殼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椿皮丸

中藥方劑「椿皮丸」,主要成分有椿白皮、蒼朮、枳殼,主治功效是臟腑有毒,腸道受風寒侵襲。由於榮衛之氣虛弱,風氣乘虛而入,導致熱邪乘之,血性下流散,積蓄的熱邪壅滯,血滲入腸道,造成大便出血。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椿白皮,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血、驅蟲殺蟲、止瀉等功效。椿白皮入藥,能清熱燥濕,收澀止瀉,斂帶止血,殺蟲驅蛔。適用於血熱崩漏、月經過多、便血痔血、蛔蟲引起的腹痛、疥癬導致的瘙癢、濕熱瀉痢、久瀉久痢、赤白帶下、淋濁、白帶、疳積等症。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中藥方劑「椿皮丸」,由椿白皮、蒼朮、枳殼組成,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血、驅蟲殺蟲、止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主治臟腑有毒,腸道受風寒侵襲,榮衛之氣虛弱,風氣乘虛而入,熱邪乘之,血性下流散,積蓄的熱邪壅滯,血滲入腸道,導致大便出血等症。

傳統服藥法


臭椿白皮(去粗皮,焙乾)4兩,蒼朮(泔浸1夕,去皮曬乾,不見火)2兩,枳殼(去瓤細切,麩炒黃)2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胃腸出血月經期間過長月經淋漓不止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椿皮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東行椿根白皮(銼,焙)不拘多少。 主治:腸風下血,腹中刺痛,及痔漏下血疼痛。

椿皮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白臭椿根皮、紅香椿根皮(俱要在土內者方可用。去土淨刮去粗皮,微焙,爲末)。 主治:下痢危篤,或色如羊肝者。

椿皮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臭椿白皮(去粗皮,焙乾)4兩,蒼朮(泔浸1夕,去皮曬乾,不見火)2兩,枳殼(去瓤細切,麸炒黃)2兩。 主治:臟毒腸風。緣榮衛虛弱,風氣進襲,因熱乘之,便血性流散,積熱壅遏,血滲腸間,故大便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