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丸

CHUN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五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1%
大腸經 22%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9%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椿皮丸中包含椿白皮,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椿白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改善濕疹、瘡瘍等皮膚病症。
  2. 收斂止癢: 椿白皮可收斂肌膚,減輕瘙癢感,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

因此,椿白皮在椿皮丸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椿皮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椿皮丸以祛風濕、止痛爲主,而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止痛之效。蒼朮與椿皮等藥材配合,可加強祛風濕、止痛之效,並健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2. 助藥力: 蒼朮氣味辛香,能起到引導藥力入經絡的作用,使藥效更快速、更深入地到達患處,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蒼朮在椿皮丸中起到燥濕健脾、助藥力之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椿皮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椿皮丸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枳殼可助其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緩解症狀。
  2. 促進藥效發揮: 枳殼可促進藥物流通,增強藥效。椿皮丸中其他藥物如椿皮、厚朴等,亦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枳殼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椿皮丸主治功效分析

椿皮丸是一個以椿白皮為主藥的傳統中藥方劑,根據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如下:

1. 臟毒腸風,便血下血:

  • 病因病機: 古籍認為,臟毒腸風乃因榮衛虛弱,風邪入侵,進而鬱熱內生,損傷腸道絡脈,導致血滲腸間,大便下血。
  • 治療原理: 方中椿白皮清熱燥濕,收斂止帶,能直接作用於腸道,涼血止血,並有收澀之效,防止出血不止。

2. 痔漏下血疼痛:

  • 病因病機: 痔漏多因濕熱下注,瘀血阻滯,導致肛腸部位脈絡受損,氣血運行不暢,故見下血疼痛。
  • 治療原理: 椿白皮清熱涼血,活血祛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3. 下痢清血,腹中刺痛:

  • 病因病機: 下痢清血,腹中刺痛,多因濕熱毒邪侵犯腸道,損傷腸絡所致。
  • 治療原理: 椿白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能祛除腸道濕熱,修復受損腸絡,緩解腹痛。

4. 赤白帶下,產後惡露不盡:

  • 病因病機: 赤白帶下,產後惡露不盡,多因濕熱下注,損傷胞脈,帶脈失約所致。
  • 治療原理: 椿白皮清熱燥濕,收斂止帶,能清除下焦濕熱,固攝帶脈,減少帶下量,促進產後惡露排出。

5. 澀腸止瀉:

  • 病因病機: 久瀉不止,多因脾虛濕盛,腸道失於固攝所致。
  • 治療原理: 椿白皮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增強腸道固攝能力,達到止瀉目的。

6. 殺蟲療疳:

  • 病因病機: 蛔蟲、疳蟲等寄生蟲感染,多因飲食不潔,脾胃虛弱所致。
  • 治療原理: 椿白皮具有殺蟲之效,能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疳積症狀。

7. 其他功效:

  • 古籍亦記載椿皮丸可用於治療精滑、夢遺等症,此乃取其收斂固澀之效。

配伍分析:

  • 蒼朮: 健脾燥濕,祛風散寒,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祛除體內濕邪,與椿白皮相配伍,既能止瀉,又能防止濕邪傷脾。
  • 枳殼: 行氣寬中,消食化滯,能促進氣機暢通,改善消化功能,與椿白皮相配伍,能增強止痛效果,並防止藥物壅滯。

總結:

椿皮丸以椿白皮為主藥,配伍蒼朮、枳殼,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收斂固澀、殺蟲療疳等多重功效。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清除濕熱,涼血止血,收斂固澀,並能健脾理氣,增強藥效。臨牀應用時,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臭椿白皮(去粗皮,焙乾)4兩,蒼朮(泔浸1夕,去皮曬乾,不見火)2兩,枳殼(去瓤細切,麩炒黃)2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胃腸出血月經期間過長月經淋漓不止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椿皮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東行椿根白皮(銼,焙)不拘多少。 主治:腸風下血,腹中刺痛,及痔漏下血疼痛。

椿皮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白臭椿根皮、紅香椿根皮(俱要在土內者方可用。去土淨刮去粗皮,微焙,爲末)。 主治:下痢危篤,或色如羊肝者。

椿皮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臭椿白皮(去粗皮,焙乾)4兩,蒼朮(泔浸1夕,去皮曬乾,不見火)2兩,枳殼(去瓤細切,麸炒黃)2兩。 主治:臟毒腸風。緣榮衛虛弱,風氣進襲,因熱乘之,便血性流散,積熱壅遏,血滲腸間,故大便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