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丸

WO NI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14%
脾經 14%
大腸經 14%
腎經 13%
肺經 13%
膽經 0%
胃經 0%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1

主治功效


在傳統中醫中,「蝸牛丸」被視為治療小孩連續性腹瀉、口渴、發燒以及腹痛的有效方劑。這個方劑主要由蝸牛殼、夜明砂、龍骨和黃連四種成分組成,每一種藥材都有其獨特的治療特性和功效。下面將對這些中藥材料進行詳細介紹,以便於理解蝸牛丸的綜合治療效果。

黃連是蝸牛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其味苦性寒,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能有效治療因濕熱所致的腸溜腹痛下痢,並對嘔吐、吞酸、黃疸、高熱、心火亢盛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其解毒功能,源於其寒涼苦燥的性質,使其在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時尤為出色,同時黃連還有止血、斂瘡、止瀉的強大功能。

龍骨,作為蝸牛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味甘鹹且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龍骨對於安撫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精神緊張及焦慮不安具有顯著效果,同時調節腸道蠕動、緩解腸胃不適和腹瀉。龍骨中含有的碳酸鈣和磷酸鈣能促進血液凝固、止血生肌,並滋養肝腎、強健筋骨,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對於男性患者的澀精和遺精問題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蝸牛丸通過其獨特的中藥組合,對於治療小孩不停拉肚子、口渴、發高燒並腹痛等症狀展現出了顯著的治療效果。這些中藥材的綜合作用,不僅能夠有效緩解症狀,還能從根本上調理身體,恢復健康。

傳統服藥法


蝸牛49枚,蛇蛻皮2條,乾蟾1枚(截取前腳以前用之。以上3味均燒為灰,細研),蘆薈1分(細研),熊膽1分(研入),夜明砂1分(微炒),瓜蒂2-7枚,黃連1分(去須),麝香半錢(細研)。
上為末,用漬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溫水送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蝸牛殼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止痢的功效;夜明砂為臣藥,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的作用;龍骨為佐藥,具有鎮驚安神、止痛的功效;黃連為使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止痢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止痢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蝸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蝸牛半碗,雞蘇半斤。 主治:瘰癧已破或未破者。

蝸牛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八。 組成:蝸牛殼1兩(微炒),夜明砂3分(微炒),龍骨1兩,黃連3分(去須,微炒)。 主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

蝸牛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蝸牛3分(燒灰),谷精草3分(碎切),夜明砂3分(微炒),乾蟾1兩(塗酥,炙令焦黃),瓜蒂末半兩,雄黃1分,麝香1分。 主治:小兒乾疳,面青目澀,腦熱鼻瘡,眼生障膜,毛發焦黃,肌膚羸瘦。

蝸牛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蝸牛49枚,蛇蛻皮2條,乾蟾1枚(截取前腳以前用之。以上3味均燒爲灰,細研),蘆薈1分(細研),熊膽1分(研入),夜明砂1分(微炒),瓜蒂2-7枚,黃連1分(去須),麝香半錢(細研)。 主治:小兒一切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