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胃潰瘍片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痛: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它能幫助修復胃黏膜,緩解胃潰瘍引起的疼痛和出血。
- 制酸止嘔: 海螵蛸可以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並抑制胃液分泌,從而達到制酸止嘔的效果,緩解胃潰瘍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胃潰瘍片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其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清除胃部積熱,消炎止痛,緩解潰瘍疼痛不適。
- 利濕通淋,消腫散結: 蒲公英具有利尿消腫作用,可促進胃部水液代謝,減少組織水腫,有助於促進潰瘍癒合。
此外,蒲公英性味平和,對於胃潰瘍患者來說相對安全,可與其他中藥材搭配,達到更好的療效。
胃潰瘍片中加入山藥,主要是因為山藥具有以下功效:
- 滋陰養胃: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胃的功效。對於胃潰瘍患者,山藥能緩解胃陰不足、胃氣虛弱所導致的胃痛、胃酸等症狀。
- 健脾益腎: 山藥還能健脾益腎,促進消化吸收,提升胃腸功能。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胃潰瘍,山藥能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傷口癒合。
胃潰瘍片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善於降逆止嘔,可緩解胃潰瘍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 燥濕化痰: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化解胃中痰濕,減輕胃黏膜的炎症反應,促進潰瘍癒合。
總之,半夏在胃潰瘍片中發揮著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胃潰瘍的症狀,促進潰瘍的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胃潰瘍片」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海螵蛸:具有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白帶過多、子宮濕熱、血瘀等症。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蒲公英可應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症。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中藥方劑「胃潰瘍片」的功效
胃潰瘍是指胃粘膜破損超過粘膜肌層,形成潰瘍。胃潰瘍可因胃酸侵蝕、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藥物或壓力等因素引發。症狀包括上腹部疼痛、胃灼熱、噁心或嘔吐。如果潰瘍穿透胃壁可導致內出血或感染。治療包括藥物、抗生素或手術。
中藥方劑「胃潰瘍片」具有以下功效:
消炎止痛:可緩解胃潰瘍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修復胃粘膜:可促進胃粘膜的修復,減少胃酸分泌,防止胃潰瘍的惡化。
抗菌消炎:可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減少胃部炎症,促進胃潰瘍的癒合。
促進消化: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減少胃脹氣和腹痛等症狀。
增強免疫力: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減少胃潰瘍復發的可能性。
總結
中藥方劑「胃潰瘍片」是一種治療胃潰瘍的有效藥物,具有消炎止痛、修復胃粘膜、抗菌消炎、促進消化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海螵蛸280克,蒲公英200克,山藥100克,白芨100克,薑半夏100克,洋金花10克。
止痛,制酸,消炎。
(l)取山藥 粉碎成細粉,過篩。(2)白芨、薑半夏、蒲公英煮提兩次,每次2小時,將提取液澄清,濾過,蒸發至比重1.16(90℃測)。(3)將洋金花制粗粉,照滲漉法用50%乙醇作溶媒,浸漬24小時後,開始滲濾,蒸發至比重1.16(90℃測)。(4)取海螵蛸粉碎,去渣,過120目篩。(5)取(1)、(4)項細粉與(2)、(3)項稠膏照制顆粒法制粒,壓片,即得。每片重約0.5克(相當原藥材0.8克)。
口服或嚼碎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因此在服用前應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胃潰瘍片, 出處:《山東省藥品标準》。 組成:海螵蛸280g,蒲公英200g,山藥100g,白芨100g,薑半夏100g,洋金花10g。 主治:止痛,制酸,消炎。主治:胃潰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