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茸丸

AI R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22%
肺經 22%
脾經 12%
心經 9%
膀胱經 9%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艾茸丸中加入木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木瓜性平,味甘酸,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艾茸丸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而木瓜可以幫助舒緩肝氣,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2. 消食健脾,助消化:木瓜還有消食健脾、助消化的功效。艾茸丸中常加入一些難以消化的藥材,木瓜可以幫助促進消化,避免藥物停滯於胃腸,提高藥效。

艾茸丸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艾茸丸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菊花能清熱解毒,配合艾葉、蒼朮等藥物,可有效消炎止癢,改善濕熱症狀。
  2. 平肝明目:菊花亦有平肝明目的作用,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具有一定緩解效果。艾茸丸中加入菊花,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兼顧肝腎,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艾茸丸方中使用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艾茸丸主治熱毒壅盛、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熱證,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大青鹽可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協同艾葉等藥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引藥入絡: 大青鹽具有引藥入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藥力深入病竈,增強藥效。艾茸丸中其他藥材如艾葉、川芎等,其藥性偏於溫燥,需要大青鹽的引導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艾茸丸」

組成:

  •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 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收斂止瀉等功效。

主治功效:

腎臟虛弱,導致寒氣入侵,氣鬱結於腹部和脅部,出現腹脹、疼痛的症狀。

組成介紹:

  • 菊花:菊花中含有菊色素、類黃酮、黃酮、芳香油和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鎮靜和鎮痛等作用。
  • 木瓜:木瓜中含有蛋白酶、維生素 A、C、E、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人體健康,並能夠通經絡、祛濕、治咳、止血、解熱等。
  • 大青鹽:大青鹽中含有氯化鈉、硫酸鎂、碳酸鈣、碳酸鎂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收斂止瀉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艾茸丸」由木瓜、菊花和大青鹽組成,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安神、涼血潤肺、收斂止瀉等功效。主治腎臟虛弱,導致寒氣入侵,氣鬱結於腹部和脅部,出現腹脹、疼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木瓜20枚(去皮核,作甕子),甘菊花(為末)1斤,青鹽(研)1斤。
將甘菊花並青鹽填滿木瓜甕子內,置籠床內蒸,以木瓜爛為度,研成膏,再入新艾茸2斤,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艾茸丸性溫,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孕婦及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艾茸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木瓜20枚(去皮核,作甕子),甘菊花(爲末)1斤,青鹽(研)1斤。 主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疼痛。

艾茸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白艾葉(細銼末,醋半盞同煮,醋盡爲度)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赤芍藥半兩,吳茱萸(湯泡7次,炒)半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天雄(炮,去皮臍,銼,再炒)半兩,沒藥(别研)半兩,蓽茇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沉香1分(不見火)。 主治:婦人下臟久虛,沉寒痼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