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精丸

駐精丸

ZHU J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4%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駐精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補腎固精,對於因腎虛導致的早泄、遺精等問題具有良好的療效。在其組成中,龍骨是關鍵成分之一,這是因為龍骨具有安神鎮靜、固澀的特性。龍骨經過煅燒處理後,其成分轉變為適合用於治療腎虛症狀的藥材,可以有效穩定精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此外,龍骨的鉱物質成分對於鎮靜神經系統及促進睡眠也有幫助,這對於因焦慮或壓力引起的性功能障礙尤為重要。龍骨與其他成分相結合,形成駐精丸的整體協同效應,不僅能增強男性生殖系統的健康,更能整體提升生活品質。透過中藥的特性,駐精丸調理人體內的陰陽平衡,提供一種自然、有效的健康方案,讓患者在面對性健康問題時,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選擇。

駐精丸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男性的性功能問題,其組成中包含石蓮肉,具有重要的藥理意義。石蓮肉,亦稱為石蓮,因其性寒味甘,能夠滋陰補腎,對於腎陰虧虛者尤為適合。駐精丸的核心功效在於固精、補腎,石蓮肉的加入能有效增強這一功效。

石蓮肉中所含的多種有效成分,能夠幫助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疲勞能力,對於調整男性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有積極作用。此外,石蓮肉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陰莖的血流量,進一步增強性能力。從整體上看,駐精丸中的石蓮肉,不僅是為了補腎增精,也在於其綜合調節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與保健的雙重效果,讓男性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駐精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洩瀉、夜夢邪交、小便白濁」,三者皆與「精氣不固」相關,反映古代醫家對「心腎不交、下元虛滑」之病機認識:

  1. 洩瀉:屬腸胃不固,氣虛滑脫所致,與脾腎陽虛相關。
  2. 夜夢邪交:指夢遺滑精,心神浮越而不攝腎精,屬心腎不交。
  3. 小便白濁:為腎氣不固,精微下泄,或濕熱擾動精室所致。

此方標榜「鎮心安魂,澀腸胃」,顯以「固澀收斂」為核心,兼顧心神與下焦,契合古人「心腎同治」之思路,尤適虛證滑脫之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白龍骨(煅用):

  • 性澀平,主入心、肝、腎經。
  • 古代認為其質重可「鎮驚安神」,收澀能「固精止遺」,尤善治夢遺滑泄、心神不安。
  • 《本草綱目》載其「收斂浮越之氣」,故可斂心氣而下交於腎,安定魂魄。

石蓮肉(連殼用):

  • 味甘澀平,入心、脾、腎經。
  • 殼肉同用增強固澀之效,古籍謂其「厚腸胃,止滑泄」,兼能「交通心腎」。
  • 其甘補益氣,澀能止瀉,適用於脾虛久瀉或心火浮動擾腎之證。

配伍思維
兩藥皆具「澀」性,形成協同:

  1. 心腎互濟:龍骨鎮心以攝腎,石蓮清心火而益腎水,共調心腎不交。
  2. 標本兼顧:龍骨偏重固脫治標,石蓮兼補脾腎之氣以治本。
  3. 多維固澀:上斂心神(治夢交)、中澀腸(止瀉)、下固精(療白濁),層次分明。

推理功效延伸

  • 若兼「氣虛」可佐參、芪;「陰虛內熱」則需加知母、黃柏,此方原結構未納,故適用於單純虛滑或輕證。
  • 酒糊為丸,取其溫通以行藥勢;米飲、鹽湯送服,則因應不同病位(米飲益脾胃,鹽湯引藥入腎)。

此方簡潔體現古代「固澀法」之應用,通過安定神志與收斂下元,恢復精氣封藏之常。

傳統服藥法


白龍骨、石蓮肉(捶碎,和殼用)各等分。
鎮心安魂,澀腸胃,益氣力,止泄瀉。常服養神益力,輕身耐老,除百病。
上培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米飲、溫酒、鹽湯任下,空心、日午、晚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駐精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龍骨、石蓮肉(捶碎,和殼用)各等分。 主治:鎮心安魂,澀腸胃,益氣力,止泄瀉。常服養神益力,輕身耐老,除百病。主治:泄瀉,及夜夢邪交,小便白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