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唇膏

住唇膏

ZHU CHU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肝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1%
脾經 11%
腎經 11%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住脣膏」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針對脣部疾患的症狀,利用白僵蠶的藥性來達到治療效果。

白僵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脣部常見的熱毒、腫痛、潰瘍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此外,白僵蠶還具有化瘀散結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脣部色素沉著和增生。

因此,在「住脣膏」方劑中加入白僵蠶,可以有效治療脣部疾患,改善脣部狀況,恢復脣部健康。

「住脣膏」方劑中加入「硃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鎮心安神,止痛消腫: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脣膏的症狀往往伴隨心神不寧、口脣疼痛、腫脹等,硃砂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達到鎮痛消腫、安神定志的效果。
  2. 抑制病毒,抗菌消炎: 古代醫書記載,硃砂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病毒繁殖,預防感染。脣膏的病因可能與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有關,硃砂可有效抗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住唇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風痰,疳積,諸癖」,均屬小兒常見病證:

  1. 風痰:指痰邪夾風,表現為驚搐、痰鳴、喘咳等風動痰壅之象。
  2. 疳積: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消,久而成疳,症見消瘦、腹脹、食少、煩躁。
  3. 諸癖:泛指積滯結聚,如痰癖、食癖,常伴腹中硬塊、疼痛。

本方以「膏」劑型製成,便於小兒服用,重在化痰息風、消積安神,適合痰積風動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白僵蠶(君藥)
  • 炮製特異:生用後反覆以薑汁製餅、炙乾,強化痰息風之效。
    • 生僵蠶性辛平,能祛風解痙、化痰散結,主治驚癇、中風痰壅。
    • 薑汁溫中化痰,助其開竅祛痰;火炙去寒性,增溫通之力。
    • 反覆製程使藥性更純,專攻痰結風邪。
  • 主治對應:風痰驚搐、痰核癖塊,正合小兒風痰疳積之病機。
(2) 朱砂(臣藥)
  • 炮製精細:水淘去黃色雜質(含汞毒性成分),紙乾研粉,減毒存效。
    • 朱砂性微寒,重鎮安神,清心定驚,傳統用於驚風癲狂。
    • 配伍僵蠶,一鎮一散,共奏息風化痰、安神定驚之功。
  • 主治對應:小兒痰熱驚風、煩躁不寧,輔助僵蠶平息內風。
(3) 煉蜜(佐使)
  • 和藥為膏,緩和藥性,兼顧矯味與潤腸,避免峻藥傷小兒脾胃。

三、治療原理

  1. 化痰息風:僵蠶主攻風痰,薑製後溫化痰涎,解痙止搐;朱砂鎮驚,協同治標。
  2. 消積通滯:僵蠶散結、朱砂通泄(微量汞類可能促腸蠕動),協調消疳化癖。
  3. 安神定志:朱砂清心火,防痰熱擾神,改善小兒夜啼、驚惕。

全方藥簡力專,標本兼治,契合小兒「易虛易實、易動風痰」之體質特點。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1兩(去頭足絲,直者,生為末,以薑汁和為餅子於火上炙乾,又再為末,復以汁為餅子,乾為度),朱砂2錢,(細研,用水1碗,浸淘3遍,去黃色,傾紙上,候乾,研如細粉)。
上為細末,煉蜜為膏,入瓷盒子內貯。
每用如雞頭大,3歲只可服1丸,如3歲以下,更分用之,熟水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住唇膏,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白僵蠶1兩(去頭足絲,直者,生爲末,以薑汁和爲餅子于火上炙乾,又再爲末,復以汁爲餅子,乾爲度),朱砂2錢,(細研,用水1碗,浸淘3遍,去黃色,傾紙上,候乾,研如細粉)。 主治:小兒風痰,疳積,諸癖。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