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赤豆方
ZHU CHI DOU FANG | 更多圖表
煮赤豆方僅由赤小豆一種藥材組成,其寒熱比例為熱性指數0,寒性指數14,顯然屬於寒性方劑。赤小豆味甘、酸,性寒,入心、小腸經。其功效主要為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因此,此方劑的寒性來源完全來自赤小豆的寒性,方劑整體呈現明顯的寒涼屬性。 由於單味藥組成,方劑的寒性作用較為單一且直接,其臨床應用應謹慎,需考慮患者體質及病情,避免寒涼過度。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小腸經 25%
此方劑「煮赤豆方」以赤小豆為主,歸經於心經、脾經、腎經、小腸經,且各佔比例相同(0.25)。
從經絡辨證的角度來看:
- 心經:心經主要與血液循環、精神意識相關。此方歸心經,且比例不低,可推測適用於心經氣血運行不暢或心火偏亢導致的症狀。例如,心悸、失眠、煩躁等,可能是此方可處理的經絡異常。
- 脾經:脾主運化,負責消化吸收。此方歸脾經,代表其具有健脾利濕之效。此方可用於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所致的濕邪內停,表現如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脾虛濕盛證。
- 腎經:腎主水液代謝,也與生殖、骨骼相關。此方歸腎經,可能對腎氣不足導致的水液代謝失調有幫助。例如,小便不利、水腫、腰膝酸軟等,可能是此方可處理的經絡異常。
- 小腸經:小腸經主要負責消化食物,將清濁分開。此方歸小腸經,可能與小腸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調有關,可用於小腸經濕熱或吸收不良導致的腹瀉、小便淋漓等。
綜上所述,此方劑「煮赤豆方」的經絡歸屬及比例提示,此方可能適用於心經氣血不暢或心火偏亢、脾經虛弱、腎經氣化不利、以及小腸經消化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相關症狀。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3升(淘淨),白樟柳根(細切)1升。
上和煮爛,空心常食,渴即飲汁,勿食雜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煮赤豆方, 出處:《醫統》卷八十七。 組成:赤小豆3升(淘淨),白樟柳根(細切)1升。 主治:老人水腫急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