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寒散

逐寒散

ZHU H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5%
脾經 25%
肝經 16%
膽經 8%
胃經 8%
腎經 8%
肺經 7%
膀胱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逐寒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驅散體內的寒邪,緩解由寒引起的不適症狀。方劑的組成中包含蛇牀子,這是一味具有獨特醫療效果的中藥。蛇牀子性溫,味辛、苦,主要功能是驅風散寒,對寒濕引起的疼痛有顯著療效。此外,蛇牀子還有溫中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與寒有關的痛症,如腹痛和關節痛。

蛇牀子的功效不僅限於此,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抵抗寒邪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或是氣候變化較大的時候,服用含有蛇牀子的中藥方劑,如逐寒散,能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環境,減少寒氣入侵所帶來的不適。綜合而言,蛇牀子的特性與逐寒散的方劑理念相得益彰,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逐寒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寒止痛: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逐寒散旨在驅散寒邪,治療風寒濕痹、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藁本的散寒止痛作用正符合方劑的治療目的。
  2. 疏通經絡:藁本還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狀。逐寒散中加入藁本,有利於散寒通絡,改善痺痛症狀。

逐寒散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茵陳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逐寒散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疾病,而茵陳蒿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幫助祛除寒濕,緩解症狀。
  2. 疏肝解鬱: 茵陳蒿還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可以調節肝氣,促進氣血運行。逐寒散中常與其他疏肝解鬱的藥材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茵陳蒿的清熱利濕和疏肝解鬱作用,使其成為逐寒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逐寒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解表: 防風性辛溫,具有散寒解表之功效,可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流涕等症。而逐寒散本身也主治風寒感冒,防風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散寒效果,提高療效。
  • 疏散風邪: 防風善於疏散風邪,可引導風邪從表散出,避免其深入肌膚,加重病情。逐寒散中加入防風,可避免風邪滯留體內,有助於疾病的痊癒。

綜上所述,防風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逐寒散的散寒解表功效,還可以疏散風邪,預防疾病加重,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逐寒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膀胱腫硬,下部癢痛,陰汗不止」,屬下焦寒濕或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病症。

  1. 膀胱腫硬:此處「膀胱」可能泛指下焦(如少腹、會陰部),因寒濕凝滯,氣血不通而腫脹僵硬。
  2. 下部癢痛:濕邪鬱久化熱或風濕搏結,導致皮膚瘙癢、疼痛。
  3. 陰汗不止:寒濕困阻陽氣,兼風邪擾動,使局部毛孔開泄失常而汗出淋漓。

此方以「逐寒」為名,推測主治核心為「散寒除濕,祛風止癢」,尤其針對外陰、會陰等下半身症狀,以外用淋洗方式直接作用患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逐寒散由四味藥組成,藥性多辛溫,以「散寒、祛風、燥濕」為主軸,外治局部症狀:

  1. 蛇床子(君藥)

    • 性味:辛、苦,溫。
    • 功效:燥濕祛風、殺蟲止癢,為外治陰部濕瘡、瘙癢要藥。
    • 角色:針對「下部癢痛、陰汗」直接止癢燥濕。
  2. 藁本(臣藥)

    • 性味:辛,溫。
    • 功效:祛風散寒、勝濕止痛,善治少腹以下風寒濕邪。
    • 角色:助蛇床子散寒濕,尤擅緩解「膀胱腫硬」之寒凝氣滯。
  3. 茵陳(佐藥)

    • 性味:苦、辛,微寒(但本方配伍辛溫藥,其寒性被制)。
    • 功效:傳統亦用於利濕熱,但此處可能取其「濕瘡瘙癢」外治經驗(如《外科精義》治瘡癬)。
    • 邏輯:少量用之,可能為防濕鬱化熱,或協同燥濕。
  4. 防風(佐使藥)

    • 性味:辛、甘,微溫。
    • 功效:祛風勝濕,解表散邪,能「隨所引而至」,尤擅走表。
    • 角色:助祛風止癢,並引藥達表,透散膚腠濕邪。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1. 辛溫為主,散寒燥濕:蛇床子、藁本、防風均屬辛溫,協同驅散下焦寒濕,改善局部氣血凝滯。
  2. 祛風止癢:防風與蛇床子相配,增強止癢效果,針對風邪與濕邪搏結之瘙癢。
  3. 外用直達病所:煎湯淋洗使藥力直透肌膚,尤適下部濕癢、汗多之症,避免口服傷脾胃。

推測機轉

此方或通過以下途徑起效:

  • 溫通局部氣血:辛溫藥促進患處血液循環,緩解腫硬。
  • 抗菌止癢:蛇床子、藁本等對皮膚真菌、細菌有抑制作用,減少濕疹搔癢。
  • 收斂固表:寒濕得散,則汗孔開闔漸復正常,陰汗自止。

總括而言,逐寒散以「辛散溫通」為核心,外治下焦寒濕風邪,體現中醫「就近祛邪」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2兩,藁本1兩,茵陳1兩,防風半兩。
上(口父)咀。每用半兩,以水5升,同煎5-7沸,放溫,去滓,淋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逐寒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腹瀉、胃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逐寒散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逐寒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蛇床子2兩,藁本1兩,茵陳1兩,防風半兩。 主治:膀胱腫硬,下部癢痛,陰汗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