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腎當歸散

豬腎當歸散

ZHU SHEN DANG GU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5.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8%
心經 22%
脾經 22%
腎經 16%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豬腎當歸散」中,豬腎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瀉的功效。豬腎性溫味甘,能夠補腎壯陽、固精止瀉,適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問題。與當歸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豬腎能夠增強方劑的補腎壯陽作用,對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礙有良好效果。

豬腎當歸散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豬腎本身也具備補腎益精之效,與當歸搭配,可達到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效果,適用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月經不調、腰膝酸軟等症。
  2. 滋陰潤燥: 當歸可滋陰養血、潤燥生津,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豬腎本身也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與當歸搭配,可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潤燥、補腎益精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腎當歸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1. 適用病症
    本方主治「小兒癇病」,尤其針對出生後50日內的新生兒或嬰兒,因「胎寒腹痛」引發的癇證。其臨床表現包括:

    • 腹痛劇烈:寒邪內擾,氣血凝滯,故見腹中絞痛。
    • 驚嚇反應:寒性收引,筋脈拘急,導致肢體抽搐或驚跳。
    • 弄舌、聚唾:寒凝氣機失調,脾虛涎濁上泛,故見唾液增多、舌體不自主活動。
    • 躽啼上視:癇病發作時,嬰兒啼哭伴隨眼球上翻,屬風痰上擾清竅之象。
  2. 病機核心

    • 胎寒內伏:母體孕期寒邪傳至胎兒,或產後寒邪直中,導致臟腑陽氣受損,氣血運行不暢。
    • 肝風內動:寒凝筋脈,引動肝風,故見驚搐、目睛上視等癇證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腎(君藥)

  • 性味功能:甘鹹平,歸腎經。
  • 作用推論
    • 補腎益精:「以形補形」,腎主水,與肝(風)相生相制。補腎可助肝血充盈,間接平息肝風。
    • 溫養下焦:豬腎性平偏溫,能溫散下焦寒凝,緩解「胎寒」所致的腹痛。

2. 當歸(臣藥)

  • 性味功能: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作用推論
    • 溫經散寒:辛溫之性驅散內寒,針對「胎寒」根本。
    • 養血活血:肝藏血,血足則筋脈得濡,降低風動驚癇之勢。
    • 調和氣血:當歸與豬腎配伍,氣血雙調,改善寒凝血滯的腹痛與筋急。

3. 清酒(佐使藥)

  • 煎煮溶媒:清酒性溫,能增強方劑溫通之力,助藥性速達病所。
  • 行氣活血:酒助當歸散寒活血,同時宣通經脈,緩解筋脈拘攣。

整體方義與配伍思維

  1. 標本兼治

    • 治本:豬腎補益腎精,當歸溫養肝血,從根本改善「胎寒」體質。
    • 治標:當歸散寒活血,酒助通絡,直接緩解腹痛、驚風等症狀。
  2. 臟腑調和

    • 肝腎同調:腎精充則肝血足,肝得血養則風自熄,符合「小兒癇病多責之肝」的理論。
    • 溫中焦而達四肢:通過溫通中下焦氣血,間接舒緩筋脈拘急。
  3. 劑型與用法考量

    • 煮散劑型:嬰兒服藥困難,濃縮為少量藥液(杏仁大劑量),便於餵服。
    • 頻服法:日夜分次給藥,維持藥力持續作用,符合癇病發作不定的特性。

總結

此方以「溫補肝腎、散寒熄風」為核心,針對胎寒所致的小兒癇病,通過補養精血與溫通經絡並行,從內化解寒凝氣滯,外緩筋脈風動,體現中醫「治病求本」與「臟腑相關」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豬腎1具(薄切,去脂膜),當歸2兩(銼,微炒)。
當歸粗搗,與豬腎相和,以清酒1升,煮至7合,去滓。每服杏仁大,日3次,夜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癲癇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

相同名稱方劑


豬腎當歸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豬腎1具(薄切,去脂膜),當歸2兩(銼,微炒)。 主治:小兒癇病。50日以來,胎寒腹痛,激烈而驚,聚唾弄舌,躽啼上視。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