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肪湯中包含豬油,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 潤燥滋陰:豬油性味甘潤,入脾胃經,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可起到潤滑、滋養的作用。
二、 緩和藥性:一些中藥材性味偏燥烈,容易傷陰耗津。豬油的潤滑作用可以減輕藥材的燥烈性,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使藥效更溫和地發揮。
因此,豬油在豬肪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不僅能滋陰潤燥,還能緩和藥性,使藥效更有效地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豬肪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要針對上氣喘嗽、身體壯熱、口乾渴燥之證,其病機推測為:
- 熱邪傷津:身體壯熱、口乾渴燥,反映內熱熾盛,耗傷肺胃陰液。
- 肺失肅降:上氣喘嗽,乃肺氣上逆,或因燥熱灼肺,宣降失常所致。
- 津枯燥結:高熱傷陰,可能兼有腸燥、津液不足之象。
古代以豬脂為君藥,取其滋潤濡養、清熱通便之性,契合「燥者潤之」的治療原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豬肪膏(豬脂)
-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肺、脾、大腸經。
- 核心作用:
- 潤肺止咳:肺燥氣逆則喘嗽,豬脂能潤肺降氣,緩解乾咳。
- 清熱生津:其性微寒,可助清熱;質地滋膩,能補充耗損之陰液。
- 滑腸通便:熱病常見腸燥便秘,豬脂潤下,通便以泄熱(肺與大腸相表裏)。
2. 佐使:鹽、豉
- 鹽:
- 《本草備要》載其「清火涼血,潤燥解毒」,此處用之增強清熱生津之效,並調和味道。
- 豉(淡豆豉):
- 性涼,能宣鬱除煩,助解熱毒,並緩和豬脂的滋膩之性。
3. 煎服法之巧思
- 沸湯煮製:豬脂溶於熱湯,利於藥效吸收,並減其腥膩。
- 臨熟調味:鹽、豉後下,保留其輕清宣散之性,避免久煮失效。
三、方劑配伍之推理
此方體現**「潤燥清熱」**的治療主軸:
- 以豬脂為核心,直接針對燥熱傷津之病理基礎。
- 鹽、豉為輔,一則助清熱,二則調味以增進服藥順從性(古代重視「藥食同源」)。
- 全方簡潔,適用於熱證初、中期,尚未耗傷元氣者,符合古代醫家「單刀直入」的用藥思維。
潛在應用延伸:
若兼有痰熱,可加瓜蔞、貝母;陰虛甚者,可配伍麥冬、生地。然原方專注於潤燥清熱,組方邏輯明確,反映了古代對「脂潤法」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豬肪膏1斤。
上切。
入沸湯中煮,臨熟人鹽、豉,調和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肪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三。 組成:豬肪膏1斤。 主治:上氣喘嗽,身體壯熱,口乾渴燥。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