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膽蛋
ZHU D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梅氏驗方新編》卷十八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肝經 16%
膽經 16%
大腸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2%
肺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膽蛋方劑中包含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豬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古醫籍記載,豬膽可治熱毒瘡瘍、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與蛋類搭配,有助於提高藥效,更易於人體吸收。
- 活血化瘀: 豬膽中含有膽汁酸,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而蛋類富含蛋白質,能促進組織修復,與豬膽搭配,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豬膽蛋」方劑中加入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肝腎,滋陰潤燥: 雞蛋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滋陰潤燥、補益肝腎之功效。豬膽苦寒,性燥烈,容易傷及陰津。雞蛋能緩解豬膽的燥性,減輕其對胃腸的刺激,並補益肝腎,避免過度損耗陰液。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雞蛋的蛋白質和脂肪能包裹住豬膽的苦味,使其更易於吞服。同時,雞蛋能起到潤滑腸道、助消化吸收的作用,有助於豬膽藥效的發揮,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豬膽蛋」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黃病」,在中醫古籍中多指以膚色、目睛黃染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類似於現代的黃疸。黃病的成因多與濕熱鬱結、膽汁不循常道外溢有關,而此方以豬膽與雞蛋配伍,意在清熱利膽、調和氣血。
組成與治療原理
豬膽:
- 性味苦寒,歸肝、膽、肺、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本草綱目》記載其能「通小便、敷惡瘡、殺疳䘌、治目赤目翳」,其苦寒之性可瀉肝膽實火,促進膽汁排泄,改善濕熱鬱阻引起的黃疸。
雞蛋:
- 性味甘平,滋陰潤燥、養血安神。在此方中可能扮演緩和豬膽苦寒藥性的角色,避免過度傷正,同時提供營養支持,助患者恢復氣血。
配伍邏輯推論
此方以「苦寒清熱」配合「甘平滋養」為核心:
- 豬膽直瀉肝膽濕熱,針對黃病的根本病因(濕熱壅滯);
- 雞蛋調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苦寒傷胃。
二者拌勻生服,可能意在保留豬膽的天然藥效(加熱恐破壞部分成分),而「乾糕咽之」則是古代緩解苦味的常見方法。
潛在應用延伸
從現代角度來看,黃病可能涉及肝膽功能障礙(如肝炎、膽道阻塞),豬膽富含膽酸、膽鹽等成分,或能促進膽汁分泌;雞蛋則提供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素,輔助修復肝臟。然此方劑量簡易,古代可能用於輕症或輔助治療,重症仍需辨證加減。
總結
「豬膽蛋」為民間簡便方,體現中醫「清熱利膽兼扶正」的思路,其組成簡潔而針對性強,符合傳統對黃病「濕熱鬱結」的病機認識。
傳統服藥法
豬膽1個,雞蛋1個。
上藥拌勻,不拘時候服。如嫌苦難下,用乾糕咽之,連服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膽蛋,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十八。 組成:豬膽1個,雞蛋1個。 主治:黃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