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粉丹

朱粉丹

ZHU FE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4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2%
胃經 15%
脾經 15%
大腸經 8%
腎經 8%
膀胱經 7%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朱粉丹方中含有巴豆,乃因其具有峻下通便之效,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腹痛便祕等症。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能瀉下攻積,破氣行滯,且其藥性猛烈,可迅速攻逐腸道積滯,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方可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朱粉丹中加入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粉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可有效地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朱粉丹的療效。
  2. 潤燥止癢,滋養肌膚:粉霜富含營養成分,可潤燥止癢,滋養肌膚,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提升朱粉丹的美容功效。

總而言之,粉霜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朱粉丹的治療效果,更能提升其美容功效,使之成為一種兼具療效和美容功能的藥物。

朱粉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硇砂,又名硫磺,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礦物質。在中醫理論中,硇砂被認為具備清熱解毒、驅風散寒的特性,常用於治療皮膚病、疥癬等症狀。朱粉丹的主要功能是消腫止痛,特別適用於治療因外邪入侵所引起的各類癥狀。

硇砂的添加,能夠增強朱粉丹的整體療效。其獨特的性質使其能夠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體內毒素的積聚,從而達到改善病症的目的。此外,硇砂在中藥方劑中的應用歷史悠久,許多古籍文獻均記載了其療效。通過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硇砂不僅能提升朱粉丹的藥效,還能增強患者的免疫力,進而促進身體的自我恢復。因此,硇砂的存在對於朱粉丹的方劑效果至關重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朱粉丹主治「積痢」,即因飲食積滯、寒濕或瘀毒內停導致的痢疾,症見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膿血或滯下不爽。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痢疾多屬實證,需攻逐積滯、破瘀通腑,故方中以峻下攻積之藥為主,通過猛瀉以祛除腸道壅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巴豆(1錢)

    • 性味:辛熱,大毒,歸胃、大腸經。
    • 作用:峻下冷積,開通閉塞。巴豆為「斬關奪門」之藥,善攻沉寒積冷與痰食瘀滯,能迅疾通泄腸道,破除有形之積。其辛熱之性可溫散寒凝,適用於寒積痢疾。
  2. 粉霜(半錢,即輕粉)

    • 性味:辛冷,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 作用:攻毒逐水,通利二便。輕粉為水銀升華製劑,具強烈瀉下與殺蟲之效,能協同巴豆增強攻積之力,並清解腸道濕熱毒邪,針對痢疾膿血症狀。
  3. 硇砂(半錢)

    • 性味:鹹苦辛溫,有毒,歸肝、脾、胃經。
    • 作用:消積軟堅,破瘀散結。硇砂擅化頑痰瘀血,通利氣血壅滯,助巴豆、輕粉破除腸道積滯與瘀血,改善裡急後重。
  4. 黃蠟(2錢)

    • 性味:甘微溫,無毒。
    • 作用:為丸賦形,緩和藥性。黃蠟熔汁製丸,可略制諸藥毒性,延緩釋放速度,避免過峻傷正。

三、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以「攻逐積滯」為核心:

  • 巴豆主攻寒積,輕粉輔助瀉毒,硇砂破除瘀結,三藥毒性相濟,形成強力攻下組合,直折腸道實邪。
  • 黃蠟為丸,使藥力緩釋,米飲送服(米湯性甘緩)進一步護胃,達到「峻藥緩攻」之效。
  • 適用於體實症急者,通過瀉下通腑,使積滯、濕毒從大便而出,瘀去則痢止。

四、潛在應用延伸

若積痢兼見:

  • 寒象明顯(四肢不溫、舌淡苔白):可加乾薑、肉桂助巴豆溫散。
  • 濕熱夾雜(下痢赤白、肛門灼熱):可配黃連、木香清熱調氣。
  • 瘀血重(腹痛如刺、舌紫暗):可佐當歸、赤芍活血。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之法,以瀉止痢,為治療實積痢疾之峻劑,須精準辨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巴豆1錢,粉霜半錢,硇砂半錢。
上為末,黃臘2錢熔成汁,下藥攪勻,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米飲送下,未知再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朱粉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朱粉丹,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巴豆1錢,粉霜半錢,硇砂半錢。 主治:積痢。

朱粉丹, 出處:《續易簡》卷四。 組成:巴豆(去皮心膜,出油)1錢,粉草1錢,硇砂1錢,朱砂1錢(研),砒(研)半錢。 主治:瘧痢及積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