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至聖黑龍膏」方劑中加入「米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血:米粉性涼,味甘,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其細緻的粉末能夠覆蓋傷口表面,形成保護層,有效止血並防止感染。
- 保護皮膚:米粉質地柔軟,能吸附傷口分泌物,減少刺激,並有助於傷口癒合。同時,米粉還具有潤澤皮膚的效果,有助於減輕傷口周圍的乾燥和疼痛。
總之,米粉在「至聖黑龍膏」中起到收斂止血、保護皮膚的輔助作用,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
「至聖黑龍膏」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炎止癢,生肌斂瘡:乳香還具有消炎止癢、生肌斂瘡的作用。對於外傷感染、皮膚潰瘍等,乳香能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乳香在「至聖黑龍膏」中,能有效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炎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外傷感染等病症。
至聖黑龍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二、生肌止痛:沒藥還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並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等病症,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沒藥在至聖黑龍膏中起到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外傷感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至聖黑龍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主治「一切筋骨損傷疼痛」,屬外敷用藥。其應用範圍涵蓋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或筋骨挫傷等,透過局部貼敷以活血化瘀、消腫定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解析
- 米粉(炒黑):
本方以米粉為基質,經炒製後呈褐色,性質由甘平轉為溫澀。此處用炒黑之米粉,可能取其「黑能入血」之效,輔助散瘀止血,同時作為賦形劑,緩和另兩味峻藥的刺激性。 - 乳香:
辛溫香竄,善通經絡,為活血止痛要藥。《本草綱目》謂其「消癰疽諸毒,托裡護心,活血定痛」。其樹脂成分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筋脈拘攣。 - 沒藥:
苦平,與乳香相須為用,偏重散瘀消腫。《醫學衷中參西錄》稱其「善通經絡,能透達氣血凝滯」。二者合用,增強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 米粉(炒黑):
配伍邏輯
- 動血與固形並行:
乳香、沒藥辛散走竄,恐過於刺激,故以炒黑米粉調和,既固形成膏,又能制約其燥性,使藥力緩釋。米炒後具溫澀之性,或兼收斂傷口之效。 - 酒醋為引:
酒性溫通,醋味酸收,二者為調劑媒介,可助藥滲透肌膚。酒行氣血,醋散瘀結,協同增強藥效。
- 動血與固形並行:
治療原理
- 外治以通為用:
筋骨損傷後,局部氣血瘀滯為疼痛主因。此方以乳香、沒藥直接作用於患處,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炒米粉兼緩衝保護之效。全方側重「通瘀定痛」,符合中醫「結者散之」的治則。
- 外治以通為用:
總結
至聖黑龍膏以簡峻配伍見長,外敷治標,針對瘀滯實證。其設計體現「速效局部」的思路,契合古代傷科「急則治外」的實踐智慧。
傳統服藥法
米粉4兩(於銀器內炒成塊子褐色,放冷研為細末,後入2味),乳香(研細)半兩,沒藥(研細)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用以好酒或醋調如膏,攤在紙花子上。
貼患處。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至聖黑龍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至聖黑龍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米粉4兩(于銀器內炒成塊子褐色,放冷研爲細末,後入2味),乳香(研細)半兩,沒藥(研細)半兩。 主治:一切筋骨損傷疼痛。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