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妙絕飲

止痛妙絕飲

ZHI TONG MIAO JUE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肺經 9%
肝經 9%
胃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9%
小腸經 9%
三焦經 9%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止痛妙絕飲」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考慮其補氣活血之功效,有助於緩解疼痛。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因氣虛血瘀所致的疼痛,人參可以補益正氣,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同時,人參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對於因體虛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止痛妙絕飲」方劑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身體康復。

「止痛妙絕飲」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壅滯,血瘀不通所致的疼痛,大黃能通過瀉熱、活血化瘀,達到止痛的效果。

例如,若疼痛伴隨便祕、口臭、舌苔黃膩等熱結證狀,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就能有效緩解疼痛。而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大黃的活血化瘀作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止痛妙絕飲」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便毒腫硬,不消不潰,疼痛無已」。便毒泛指下腹部或會陰部之腫脹硬結,多因濕熱瘀毒蘊積所致。此證見腫塊堅硬難消,既未化膿潰破,又伴持續疼痛,反映氣滯血瘀、熱毒壅結之病機。方名「妙絕」強調其痛效果顯著,「飲」意指湯劑內服形式。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大黃

    • 性味苦寒,歸大腸、脾、胃經,具瀉熱通便、活血祛瘀之效。
    • 本方以大黃(五錢)為主力,既清瀉腸腑濕熱毒邪,又破血行滯以散瘀結,針對「腫硬不消」之核心病機。酒煎增強其活血通經之力。
  2. 臣藥:人參

    • 性甘微溫,歸脾、肺經,傳統補氣之品。
    • 用量與大黃同為五錢,形成「攻補兼施」之結構。此配伍用意有二:
      • 一則防大黃瀉下傷正,以人參護胃氣;
      • 二則氣足可助血行,協同大黃推動瘀血消散。
  3. 佐使藥:乳香、沒藥

    • 均為樹脂類藥材,味辛香苦,入肝經血分。
    • 乳香偏行氣活血,沒藥長於散瘀止痛,二者研末後兌入煎液(各一錢),增強局部消腫定痛之效,直接針對「疼痛無已」之標症。
  4. 配伍特點

    • 攻補並行:大黃瀉毒合人參扶正,避免純攻伐傷元氣。
    • 氣血同調:人參助氣行血,大黃破血下行,乳沒活血止痛,共解氣滯血瘀。
    • 酒水同煎: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病所;水製緩和峻性,協調寒溫偏性。

三、功效推論與機理
此方透過「瀉熱毒、逐瘀血、補氣托毒」三路並進:

  • 清熱瀉下:大黃通腑,使濕熱毒邪從二便出。
  • 活血散結:乳沒配合大黃,疏通局部氣血壅滯,軟堅消腫。
  • 氣行則血行:人參補氣以助血運,加速瘀散痛止。

全方適用於正氣未虛而實熱瘀結之證,以「通、消、補」並用達到止痛消腫之效,體現「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及「扶正以祛邪」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人參5錢,大黃5錢。
酒、水各1鐘。煎至1鐘,入乳香1錢,沒藥末1錢,空心、食前飲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止痛妙絕飲,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人參5錢,大黃5錢。 主治:便毒腫硬,不消不潰,疼痛無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