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飲

ZHI Z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21%
脾經 15%
胃經 15%
大腸經 10%
心經 10%
三焦經 5%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飲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歸肺、肝、胃經。其藥性清熱瀉火,主治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口渴咽痛、目赤腫痛、吐血、衄血、尿血、熱毒瘡瘍等症。

方劑中加入梔子,目的在於清熱解毒,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高熱、口渴、咽痛等。同時,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因此,梔子在梔子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效地發揮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梔子飲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其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而其潤腸通便之效,則能緩解便祕,促進排泄,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機體康復。

梔子飲以梔子為主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加入桃仁,則能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梔子飲中加入枳殼,乃取其理氣行滯之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降逆止嘔之功效。

方中梔子清熱瀉火,而枳殼則助其行氣利濕,使藥力通達,並能緩解梔子苦寒之性,避免寒涼傷胃。

此外,枳殼亦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梔子清熱瀉火藥物的排出,減少積滯,達到更好的療效。

梔子飲中包含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梔子飲中常因脾胃濕熱、氣滯食積而引起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加入山楂能有效消食化積,緩解上述症狀。
  2. 活血化瘀: 山楂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梔子飲中,如伴隨血瘀情況,加入山楂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病症的康復。

主治功效


梔子飲

梔子飲是一劑中醫方劑,主要由梔子、桃仁、枳殼、山楂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尿、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等。

梔子:

梔子性涼,味甘苦,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止血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桃仁: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苦杏仁甙和氫氰酸,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作用,可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

枳殼:

枳殼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柚皮甙和新柚皮甙,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作用,可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山楂: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山楂酸、維生素C、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胃腸蠕動、降低血脂、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可達到消食化積的作用。山楂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總的來說,**梔子飲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尿、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等,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以及各種食積症狀,如腹脹、腹痛、食積不化等。

傳統服藥法


梔子(炒黑)、白芍(炒)、黃芩(炒)、柴胡、陳皮、甘草、神曲(炒)、麥芽(炒)、當歸。
白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睪丸疼痛腫脹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飲, 出處:《明醫指掌》卷六。 組成:山梔(炒)半兩,桃仁(炒)半兩,枳殼(炒)半兩,山楂半兩(1方加吳茱萸)。 主治:虛而挾熱疝。

梔子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梔子(炒黑)、白芍(炒)、黃芩(炒)、柴胡、陳皮、甘草、神曲(炒)、麥芽(炒)、當歸。 主治:小兒腹痛因熱而作,面赤作渴。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