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薑附湯

YIN CHEN JIANG F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4%
心經 14%
膽經 7%
膀胱經 7%
肺經 7%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薑附湯中使用茵陳蒿,主要是因為其 清熱利濕、退黃止癢 的功效。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其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疏肝利膽之效,對於濕熱黃疸、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方劑中加入茵陳蒿,旨在通過其清熱利濕作用,消除體內濕熱,改善黃疸,並輔助薑附溫陽散寒,達到溫中散寒、利濕退黃之效,從而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相關病症。

茵陳薑附湯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溫陽散寒,扶正祛邪

茵陳具有清熱利濕之效,薑能溫中散寒,但對於寒濕凝滯、脾陽虛弱者,單用二者恐難以徹底驅寒。附子為溫陽藥,能溫補脾腎陽氣,助茵陳薑化解寒濕,使藥效更佳。

附子辛甘熱,走腎經,能溫腎陽、助陽氣,並能溫經散寒,與茵陳薑合用,可溫陽散寒,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寒濕凝滯、脾陽虛弱的功效。

茵陳薑附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茵陳善於清熱利濕,但性偏寒涼,易傷脾胃。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助茵陳行氣化濕,避免寒濕之邪阻滯脾胃,使療效更顯著。
  2. 調和藥性:茵陳薑附湯中,茵陳苦寒,附子辛熱,藥性偏寒熱相爭。乾薑性溫,能調和寒熱,使藥性趨於平和,更好地發揮各藥功效,避免藥性過於偏激而傷正氣。

總之,乾薑在茵陳薑附湯中起着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湯劑療效,使藥效更全面,更溫和。

主治功效


茵陳薑附湯

中藥方劑組成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主治功效

茵陳薑附湯為中醫方劑之一,主要適用於陰虛火旺型的汗證,症見自汗不止,手足心熱,口乾咽燥等。方中以茵陳蒿、附子、乾薑為主藥,共奏清熱,溫陽利水之功。

方劑結構

本方以茵陳蒿、附子、乾薑為主藥,配伍組成。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之功,為君藥。附子具有溫陽回陽之功,為臣藥。乾薑具有溫中散寒、燥濕之功,為佐藥。三藥合用,共奏清熱、溫陽利水之效。

辨證應用

本方適用於陰虛火旺型的汗證,症見自汗不止,手足心熱,口乾咽燥等。此類患者多見於中老年人,或久病體虛,陰液虧損,不能制陽,以致虛陽外越,汗液外泄不止。

服用方法

本方一般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1. 本方不宜久服,以免傷陰。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3. 服用本方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4. 服用本方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服用。此外,本方含有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顏色發黃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薑附湯,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六引《活人書》。 組成:茵陳1錢,附子(炮)1錢,乾薑(炮)1錢。 主治:陰黃,冷汗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