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油隔紙膏中加入香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滑作用: 香油具備良好的潤滑性,可使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發揮藥效。同時,香油可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避免產生過敏或不適。
- 保護作用: 香油具有較好的封閉性,可形成保護層,防止藥物揮發,並隔絕空氣和水分,有利於藥物成分的穩定和持續作用。
此外,香油具備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傷口癒合。
五油隔紙膏中加入豬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滋潤潤滑: 豬油性潤滑,能有效潤滑膏藥,使其更容易敷貼於患處,並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二、促進藥效: 豬油可作為藥物載體,能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皮膚,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提高治療效果。此外,豬油還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油隔紙膏方劑中加入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藥性互補: 雞蛋性平味甘,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之效。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麻油、豬油等,共同發揮滋潤皮膚、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 黏合作用: 雞蛋富含蛋白質,經煮熟後,會形成凝固的蛋白質,可以作為粘合劑,將藥材混合在一起,方便製成膏藥敷貼於患處,提高藥效的滲透性。
此外,雞蛋還具備營養價值,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油隔紙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諸瘡痛癢」,涵蓋皮膚瘡瘍、潰瘍等病症。其核心在於針對瘡瘍兩大症狀——「痛」與「癢」進行調治:
- 瘡瘍作癢:多因濕熱鬱結、風邪外襲,或血虛風燥所致,方中以油性藥物潤膚止癢,佐散風解毒之品。
- 瘡瘍虛痛:多屬氣血不足、瘡面久不斂合,油膏滋養之餘,加入行氣活血藥物以生肌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油之配伍思維
方中集五種油脂(香油、松瀝油、木油、豬油、雞子油),各具特性:
- 香油(芝麻油):甘涼潤燥,解毒生肌,為古代膏方常用基質。
- 松瀝油(松脂蒸餾物):苦溫燥濕,殺蟲止癢,對濕瘡潰爛有效。
- 木油(烏桕子油或桐油):清熱解毒,收斂瘡面(註:古代「木油」所指待考,可能因地異名)。
- 豬油:甘涼滑潤,滋養瘡面,緩解乾裂疼痛。
- 雞子油(蛋黃油):民間療瘡聖藥,斂瘡生肌,促進潰瘍癒合。
協同作用:五油混用,兼具「潤、斂、解毒、生肌」之效,形成保護膜以隔絕外邪(故稱「隔紙膏」),同時調節瘡面微環境。
2. 加減配伍之理
- 瘡癢加「金華散、明肌散」:
- 金華散(成分待考,推測含黃柏、輕粉等)可能清熱燥濕;
- 明肌散(或含白芷、滑石)能散風除濕,共助止癢。
- 虛痛加「金華散、乳香、沒藥」:
- 乳香、沒藥活血定痛,針對氣血瘀滯之痛;金華散量增,強化瘡面腐祛新生之力。
3. 治療原理
- 油性基質:模擬皮膚屏障,減少外界刺激,緩解痛癢。
- 局部調理:油脂攜藥滲透,針對「濕毒」與「血瘀」兩大病理因素,既解毒以止癢,又活血以止痛,符合中醫「腐去則肌生」的瘡瘍治療觀。
小結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想,通過油脂的物理性保護與藥理性調節,針對瘡瘍不同階段(急性作癢/慢性虛痛)靈活加減,為古代外科實用驗方。
傳統服藥法
香油、松瀝油、木油、豬油、雞子油。
調勻用。
如諸瘡作癢,內入金華散5錢,明肌散1兩,調貼患處;如諸瘡虛痛不作癢,內入金華散1兩,乳香3錢,沒藥末3錢,調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油隔紙膏, 出處:《外科百效》卷一。 組成:香油、松瀝油、木油、豬油、雞子油。 主治:諸瘡痛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