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固接骨丹

NEI GU JIE G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6%
腎經 26%
脾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0%
肝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固接骨丹方中加入醋,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活血化瘀: 醋性酸,可軟化血塊,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瘀血消散,有利於骨折部位的修復。

二、 消腫止痛: 醋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骨折部位的腫痛,減輕患者的痛苦,並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醋還可以使藥物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促進骨折癒合。

內固接骨丹中加入自然銅,乃基於其「收斂生肌」之功效。

自然銅,性寒,味甘,入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生肌之效。對於骨折傷口,自然銅可起到收斂傷口、止血生肌的作用,促進骨骼癒合。

此外,自然銅亦可消炎止痛,有助於減輕骨折後的疼痛,加速傷口癒合。因此,內固接骨丹中加入自然銅,是古人根據其藥理特性而作出的巧妙選擇。

中藥方劑[內固接骨丹]的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因為硫磺具有消炎解毒、促進骨骼修復的作用。硫磺能夠有效地改善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並且促進骨骼的癒合。在[內固接骨丹]中,硫磺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消炎和骨骼修復效果,有助於改善由骨折或骨骼損傷引起的問題。然而,由於硫磺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避免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固接骨丹」主治功效分析

「內固接骨丹」乃針對傷折、筋骨疼痛所設之方劑,其組成藥味雖簡,然藥性精專,直指病竈,具有顯著之療效。綜觀其方藥組成與古籍記載,可歸納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 強筋壯骨,接續斷骨: 本方以「自然銅」為核心,其性味辛平,入肝經,具有強筋壯骨、生肌接骨之功。蓋骨折之本,乃骨質損傷,氣血瘀滯,經脈不通,自然銅可直入骨髓,促進骨組織修復,加速斷骨接續,故為本方之要藥。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傷折之痛,多因氣血瘀滯,經脈痹阻所致。方中以醋佐藥,醋性酸溫,可活血化瘀,消癥散結,引藥入肝。且自然銅本身亦具破瘀通絡之效,兩者合用,能有效疏通經絡,化解瘀血,使氣血運行通暢,疼痛自減。
  •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硫磺性味辛熱,可溫陽散寒,對於因寒邪入侵或陽氣不足所致之筋骨疼痛,具有良好療效。且硫磺亦具祛風止痛之功,能協助舒緩因外傷所致之風邪侵襲,減輕疼痛。

治療原理:

「內固接骨丹」的治療原理,乃基於中醫「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理念。其方雖簡,然三藥配合,各司其職,相輔相成。

  1. 自然銅,直入骨髓,修復骨傷: 此乃治本之藥,直接作用於受損之骨組織,促進其再生與修復,為骨折癒合之關鍵。
  2. 醋佐藥,活血化瘀,通暢經絡: 此乃治標之法,旨在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骨折癒合提供必要之氣血營養。
  3. 硫磺,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此為輔助之藥,針對因寒邪或風邪入侵所致之疼痛,可起到溫陽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提升整體療效。

三藥合用,既可促進骨組織修復,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兼顧祛風散寒止痛,從根本上解決了傷折、筋骨疼痛之病因,故能收接骨續筋、止痛消腫之效。

綜而言之,「內固接骨丹」以其精簡之藥味,發揮協同之藥效,直擊骨傷疼痛之病機,實為治療傷折、筋骨疼痛之良方。此方雖為內服,然亦可於外敷之法相互配合,以期更佳之療效。

註: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藥理特性推論,僅供學術參考。

傳統服藥法


古字錢2兩(先於火內燒令通赤,醋內淬,如此10度),自然銅1兩,硫黃1兩。
上為末,後入告車瓶子內,以坯子泥封瓶口,候乾,倒下瓶子,簇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搗羅,入水銀1兩同研,水銀星盡後,使白薄紙裹藥似球子。後用鹽1斤,入臼內,滴水爛搗,裹藥球候乾,入糠火內燒七日,冷了出之,細研。後入:朱砂末1分、麝香末1分、犀角末1分,都研令勻,取生地黃,研絞取汁,於銀器中熬為膏。和前藥末為丸,如酸棗大。
如有患者,以溫酒半盞,入地黃膏1錢,攪令勻,下藥1丸。服了如吐清綠水,或瀉清綠水2-3合,勿怪,是病出也,更宜頻服,好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有出血傾向、消化道潰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內固接骨丹,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古字錢2兩(先于火內燒令通赤,醋內淬,如此10度),自然銅1兩,硫黃1兩。 主治:傷折,筋骨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