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豆腐

沙豆腐

SHA DOU F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33%
大腸經 33%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沙豆腐方劑中包含豆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豆腐性涼味甘,具清熱解毒之效。沙豆腐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熱等症狀,豆腐的清熱解毒作用能與其他藥材協同,清熱瀉火,緩解病症。
  2. 豆腐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沙豆腐方劑多以湯劑形式服用,豆腐能提供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滋補身體,有助於病人恢復元氣。同時,豆腐質地柔軟,易於消化吸收,尤其適合體虛或消化功能較弱的患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沙豆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遠年便血,垂危者」,意指長期便血(便中帶血)且病情危重者。便血在中醫屬「下血」範疇,多與脾胃虛弱、濕熱下注、氣不攝血或瘀血內阻相關。古方以豆腐為君藥,取藥食同源之性,以收斂止血為主要目的,兼顧調和氣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君藥:豆腐(帶滓炒燥)

    • 炮製邏輯:豆腐未濾漿而帶渣,保留豆類原生質地,炒燥後性偏溫澀,具收斂之效。豆類本有健脾利濕之功,炒後更增固澀止血之能。
    • 作用推論:豆渣富含纖維,中醫視為「濁質」,可吸附腸道濕濁,炒燥後助於修復腸絡損傷。其性平微溫,能緩和血熱妄行或氣虛失攝之便血。
  2. 佐使:糖湯(白糖/黑糖)

    • 白糖湯送服紫血塊:白砂糖性涼潤,古法認為能「解熱結」,紫血塊多為久瘀化熱,涼糖助散瘀熱。
    • 黑糖湯送服紅血塊:黑糖(赤糖)性溫,紅血塊多屬寒凝或氣虛,溫糖可活血補虛,兼制豆腐之涼性。
    • 搭配原理:糖分可迅速補充能量(符合「垂危」之急),且不同糖色依血色辨證,體現「血色辨寒熱」的中醫思維。

三、治療原理
此方透過「收澀止血為主,佐以活血調中」:

  1. 直接止血:炒豆腐末的物理吸附性與收澀特性,覆蓋腸道出血點。
  2. 調血分寒熱:依血塊顏色(紫為瘀熱,紅為虛寒)選擇糖湯,白糖清熱化瘀,黑糖溫通補血,標本兼顧。
  3. 護胃氣:豆腐為穀物所製,健脾益氣,符合「血證重脾胃」的傳統理論。

四、藥食同源特色
全方僅兩味,展現「簡廉效捷」的民間智慧,以尋常食材化裁治危症,反映古代醫家對藥性物性的深刻掌握,亦契合「胃喜為補」的緩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豆腐(末入袋濾出漿者,帶滓取來,鍋內炒燥)。
上為末。
每服3錢,如下紫血塊者,以白糖湯送下;紅血塊者,以黑糖湯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沙豆腐, 出處:《仙拈集》卷二引《集驗》。 組成:豆腐(未入袋濾出漿者,帶滓取來,鍋內炒燥)。 主治:遠年便血,垂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