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楝實塞耳方
LIAN SHI SAI ER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小腸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楝實塞耳方」以川楝子為主要藥材,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止痛消腫: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腫之功效。耳痛多因肝氣鬱結,或風寒濕邪入侵所致,川楝子可疏肝理氣,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 殺蟲止癢:川楝子亦有殺蟲止癢之效。耳內蟲蝕或濕疹等引起瘙癢,川楝子可驅蟲止癢,改善耳部不適。
因此,川楝子在「楝實塞耳方」中發揮疏肝理氣、止痛消腫、殺蟲止癢等多重功效,是治療耳痛、耳癢等症的有效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楝實塞耳方」**主治「耳卒腫」,即耳部突發腫痛之症。
- 「耳卒腫」之病因:
古代醫家認為耳腫多因風熱邪毒侵襲、濕熱上蒸,或氣血壅滯所致,尤其突起之腫痛常屬實熱證。 - 外治邏輯:
此方以楝實局部外用,直接作用於患處,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塞耳法可避免口服藥物的繁瑣,針對局部病機直達病所。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楝實(川楝子):
-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
- 傳統功效:
- 清熱燥濕:苦寒之性可清泄局部熱毒,對治耳腫之熱邪。
- 行氣止痛:能疏解氣機壅滯,緩解腫痛。
- 殺蟲止癢:古載其可外用治濕瘡疥癬,提示具消炎抑菌之效。
- 藥物形質:楝實質地堅硬,搗爛後黏稠,綿裹塞耳可附著患處,緩釋藥性。
製法與用法:
- 「爛搗」使藥物質地細膩,利於藥力滲透。
- 「綿裹如棗核大」:
- 綿布過濾粗渣,避免刺激耳道。
- 棗核大小適中,兼顧藥量與舒適度。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清熱解毒:
楝實苦寒直折火毒,抑制局部炎症反應,符合「熱者寒之」治法。 - 行氣散結:
耳腫多伴氣滯血瘀,楝實可行氣疏通,助腫脹消退。 - 物理緩解:
塞耳行為本身可能形成輕微壓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輔助消腫。
四、延伸思考
此方簡潔而針對性強,反映古代外治法的實用性。楝實現代研究含川楝素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或可解釋其對耳腫的療效。然外治劑型之侷限在於難以處理深部感染,若腫痛劇烈或化膿,需配合內服藥或其他療法。
傳統服藥法
楝實5合。
上藥爛搗。
每用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楝實塞耳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組成:楝實5合。 主治:耳卒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