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巖散中包含川楝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定巖散主要用於治療肝胃氣痛、胸脅脹滿,而川楝子可以緩解肝氣鬱滯引起的疼痛,並促進氣血流通。
- 降逆止嘔:川楝子除了疏肝理氣外,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定巖散中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川楝子可以平降胃氣,緩解嘔吐症狀。
定巖散中加入露蜂房,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及止痛消腫的功效。
露蜂房,為蜂巢的乾燥品,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其清熱解毒之效,能散熱消炎,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而其止痛消腫的功效,則能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消退炎症,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疼痛腫脹的病症。
因此,定巖散中加入露蜂房,能加強全方清熱解毒,並有助於消腫止痛,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岩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乳癌潰爛經年,僅存內膜者」,指病程日久、局部組織腐敗潰穿,甚則深及內膜(胸膜或筋膜)的晚期乳癌。其核心功效為「止痛乾膿,收斂合口」,旨在緩解潰瘍疼痛、控制膿液滲出,促進瘡面收斂,屬外科托毒斂瘡之法。古代醫家視此類潰爛為「陰疽惡瘡」,病機多與毒瘀膠結、正虛不托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豕叚)鼠糞(兩頭尖)
- 即雄鼠糞,兩頭尖者為雄鼠所遺,傳統認為其性微寒,能通瘀散結、解毒消腫。《本草綱目》載其治「癰疽惡瘡」,可能藉活血通滯之力,改善局部瘀毒壅滯,緩解疼痛。
土楝實(經霜有核者)
- 此非川楝,乃本土楝樹果實,經霜後苦寒之性更甚。其能清熱燥濕、殺蟲解毒,針對潰爛膿瘡之濕熱腐穢。古方中多外用治惡瘡,內服則需煅存性以減毒性,取其收斂瘡膿之效。
露蜂房
- 味苦平,有毒,煅後毒性減而收斂性增。《本草匯言》稱其「拔疔毒,愈久瘡」,現代研究示其具抗炎、抑菌作用。本方取其祛風攻毒、生肌斂瘡之功,助瘡口癒合。
配伍邏輯
三藥均經「煅存性」炮製,減毒存效,增強收斂止血之力。整體以 通瘀解毒(鼠糞)→ 清濕斂膿(土楝)→ 攻毒生肌(蜂房) 為序,針對「毒、瘀、腐」三大病機。酒送服可助藥行血脈,托毒外達。
類方比較
同書所載「托里散」側重補氣托毒,而本方專攻局部潰爛,反映「急則治標」思路,適合正氣未絕但瘡勢惡化者,屬外科「祛腐生肌」法之變通。後世改名「定癌散」「乳岩散」,凸顯其針對性,然須辨明非所有乳癌皆適用。
總析
此方為古代外科經驗方,以毒攻毒、煅斂並用,體現「腐去則新生」的治療理念。然晚期乳癌病機複雜,現代臨床須結合整體辨證,非單方可恃。
傳統服藥法
(豕叚)鼠糞(兩頭尖)3錢,土楝實3錢(經霜有核者佳,不用川楝),露蜂房3錢。
止痛乾膿,收斂合口。
上煅存性,各取淨末3錢,和勻。
每服3錢,酒送下,間2日1服。
托里散(《古方匯精》卷三)。定癌散(《醫方歌括》)、乳岩散(《梅氏驗方新編》卷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岩散, 出處:《古方選注》卷下。 組成:(豕叚)鼠糞(兩頭尖)3錢,土楝實3錢(經霜有核者佳,不用川楝),露蜂房3錢。 主治:止痛乾膿,收斂合口。主治:乳癌潰爛經年,僅存內膜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