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人去三屍方
ZHEN REN QU SAN SH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九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1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真人去三屍方中加入狗脊,主要是因為其補腎壯陽之效。狗脊味甘、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骨、利水消腫的作用。
三屍指的是古代醫學中認為導致人體衰老和疾病的虛邪之氣,而腎精是生命之源,與人體的衰老密切相關。因此,補腎壯陽的狗脊能增強腎氣,延緩衰老,進而達到去三屍,益壽延年的目的。
「真人去三屍方」中加入「乾漆」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兩點:
- 驅邪鎮驚,化瘀止痛:乾漆性寒,味苦,歸肝經,具驅邪鎮驚、化瘀止痛之效。三屍為邪氣,常導致神志不清、驚悸不安、肢體麻木等症狀。乾漆可驅逐邪氣,安神鎮定,緩解三屍之害。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乾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三屍之病常伴隨氣血瘀滯、經絡阻滯,導致疼痛、腫脹等症狀。乾漆可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促進瘀血消散。
因此,真人去三屍方中加入乾漆,以其驅邪鎮驚、化瘀止痛之效,以治療三屍之病,達到安神定志、消除病痛的目的。
真人去三屍方中,加入蕪荑,其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的功效。
蕪荑性味苦寒,入肺經,能 清肺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瘡瘍腫毒、濕疹、疥瘡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蕪荑還有 殺蟲止癢 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疥瘡等疾病。
因此,在真人去三屍方中加入蕪荑,能有效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有助於清除三屍之毒,達到清心安神、益智健腦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真人去三屍方的主要記載功效為「驅除三屍蟲」,並延伸治療與「蟲毒穢滯」相關的病症,如癰疽、痔瘡、瘻管、疥癬及蚤虱等。
- 「三屍蟲」的概念:
道家與中醫古籍中,「三屍」被視為人體內潛伏的穢惡之蟲(或邪氣),分居上、中、下三丹田,能致病減壽。此方以「去三屍」為名,反映其核心目標為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及病理產物。 - 延伸適應症:
- 癰疽、痔漏:此類瘡瘍腫毒在古代常歸因於「蟲蝕」或濕熱蟲毒鬱結。
- 疥癬、蚤虱:直接對應體表寄生蟲感染,體現「內外同治」的邏輯。
組成與藥物配伍邏輯
1. 狗脊(去毛)七兩
- 傳統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現代亦用於止帶止血。
- 方中作用:
- 本方重用狗脊,或取其「固表祛穢」之效。古籍《本草綱目》載狗脊能「強肝腎,健骨,除風濕」,可能透過強化正氣(肝腎功能)輔助驅蟲。
- 「去毛」細節提示避免殘留刺激性成分,專取根莖藥性。
2. 乾漆二兩
- 傳統功效:破瘀通經、殺蟲,具毒性(需炮製)。
- 方中作用:
- 為驅蟲要藥,《神農本草經》言其「主絕傷,續筋骨,殺三蟲」。此處用其毒性攻逐體內寄生蟲,兼破瘀血以通滯(適用於癰疽痔漏之瘀毒)。
- 劑量低於狗脊,顯示配伍中「攻邪不傷正」的考量。
3. 蕪荑三兩
- 傳統功效:殺蟲消積,擅治蛔蟲、蟯蟲及疥癬。
- 方中作用:
- 《本草備要》稱其「去三蟲,化食」,直接針對腸道與體表寄生蟲。
- 與乾漆協同增強殺蟲效力,尤擅處理「蟲積濕熱」所致的皮膚瘡癢(如疥癬)。
配伍與製方思想
「毒藥攻邪,蜜丸緩製」:
- 乾漆、蕪荑均具毒性,煉蜜為丸可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米飲送服進一步減輕刺激。
- 梧子大(約黃豆大小)的丸劑設計,每服7丸,劑量謹慎,兼顧療效與安全性。
「補瀉兼施」架構:
- 攻邪:乾漆破瘀殺蟲,蕪荑化濕殺蟲,針對「三屍蟲」之實邪。
- 扶正:狗脊補益肝腎,避免驅蟲藥耗傷正氣,符合「祛邪不傷正」原則。
治療原理推論:
- 此方可能透過以下途徑生效:
- 殺蟲抑菌:乾漆、蕪荑的揮發性成分(如檳榔鹼類似物)直接抑制寄生蟲或微生物。
- 改善微環境:狗脊調節免疫,乾漆活血化瘀,共同改變「蟲蝕」的病理基礎(如濕熱瘀阻)。
- 此方可能透過以下途徑生效:
結語
真人去三屍方以道家「驅三屍」為名,實為針對蟲毒濕熱瘀滯的實用方劑。其配伍結合殺蟲藥(乾漆、蕪荑)與補益藥(狗脊),並以丸劑緩圖,體現中醫「既病防變」與「標本兼治」的思維。現代可類比於抗寄生蟲、抗感染及調節免疫的综合療法。
傳統服藥法
狗脊(去毛)7兩,乾漆2兩,蕪荑3兩。
上藥同熬,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米飲送下。3-7日,三屍自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真人去三屍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九。 組成:狗脊(去毛)7兩,乾漆2兩,蕪荑3兩。 主治:屍蟲,癰疽、痔、漏、疥癬、蚤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