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應散

真應散

ZHEN Y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肺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真應散中加入白石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白石英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癰腫瘡瘍、口舌生瘡等症狀,白石英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收斂止血: 白石英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對於外傷出血、鼻衄、咯血等症狀,可以起到止血效果。

真應散中加入白石英,配合其他藥材,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收斂止血,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真應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遠年喘急,不能眠臥,百藥無效者」,針對長期慢性咳喘,症狀嚴重至影響睡眠,且其他藥物無效之頑固證候。此證多屬肺氣虛寒、痰飲內伏,或久病耗傷肺腎之氣,導致氣逆不降、喘促難平。


二、組成與配伍邏輯

1. 君藥:白石英(四兩,特殊炮製)

  • 性味功效:白石英性溫,味甘,歸肺、腎經,傳統認為能溫肺腎、益氣平喘。《本草綱目》記載其「治肺痿咳逆、上氣」。
  • 炮製特色
    • 用豬肚反覆煮製三次,取豬肚「以形補形」之效,補益脾胃(培土生金)。
    • 豬肚性平,能補虛損,助白石英溫養肺脾之氣,且去礦石燥烈之性,使其藥性溫和持久。

2. 臣藥:款冬花散(官局方)

  • 原方組成:款冬花、知母、桑白皮、麻黃、阿膠等(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配伍意義
    • 款冬花:溫潤化痰,止咳平喘。
    • 桑白皮(另加二寸):瀉肺平喘,與白石英一溫一清,調和肺氣。
    •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助藥力運行,兼顧脾胃。

3. 佐使:藥引與禁忌

  • 藥引:生薑、大棗、桑白皮煎湯送服,增強宣肺化痰、調和氣機之效。
  • 禁忌:禁用醬、醋、鹽、椒等調味,恐其辛鹹耗氣或刺激痰飲再生。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溫補肺腎:白石英溫潤肺腎之陽,改善久喘耗傷之根本。
  2. 化痰降逆:款冬花散宣肺化痰,桑白皮瀉肺行水,共解痰飲壅滯之標。
  3. 培土生金:豬肚補脾益氣,間接助肺氣宣降,符合「虛則補其母」之理。
  4. 協同增效:礦物藥(白石英)與植物藥(款冬花)相配,標本兼顧,緩解頑固性喘咳。

此方結構嚴謹,通過溫補、化痰、健脾三法並行,針對慢性喘咳的複雜病機,體現古代「奇證用奇方」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白石英4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1個,以藥入,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1個,如前法煮,三煮了取藥出,控乾,研)。
上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2錢,入藥末2錢,更桑白皮2寸,生薑3片,棗子1個,水1盞半,煎至7分,通口服,豬肚亦可吃。
不得用醬醋鹽椒薑等調和。
官局款冬花散,即《局方》卷四款冬花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真應散, 出處:《三因》卷十三。 組成:白石英4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1個,以藥入,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1個,如前法煮,三煮了取藥出,控乾,研)。 主治:遠年喘急,不能眠卧,百藥無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