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人牙散

珍珠人牙散

ZHEN ZHU REN Y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50%
肝經 50%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8-31

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人牙散為一特殊中藥方劑,其獨特之處在於組成中含有「人牙」。人牙在古時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固齒強骨之效,因其含豐富磷、鈣等礦物質,可補充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尤其適用於治療齒病、驚悸不安等症狀。方中珍珠亦為貴重藥材,具安神定驚、解毒生肌之功,兩者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但現代醫學觀點下,使用人牙需謹慎,應注重來源合法性與衛生安全,避免傳染疾病風險。此方雖見於古籍,今用時宜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審慎辨證施治。

珍珠人牙散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珍珠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對於牙齦腫痛、牙周炎等因熱毒所致的口腔疾病,珍珠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2. 安神定驚、促進牙齒生長:珍珠亦有安神定驚之效,有助於緩解因心火上炎、神經緊張等引起的牙痛。同時,珍珠中的微量元素也能促進牙齒生長,增強牙齒的堅固度,預防蛀牙。

珍珠人牙散中加入血竭,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

血竭,性溫,味苦,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牙痛常因外傷、牙周病或牙髓炎引起,而血竭能有效改善牙周組織的炎症,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有助於傷口癒合。

此外,珍珠人牙散中還包含其他藥材,如珍珠、人參等,共同作用達到消炎止痛,生肌固齒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珍珠人牙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錄主治「痘瘡毒伏心腎,黑陷神昏」,屬中醫古法療痘危症之範疇。痘瘡(天花)若見「黑陷」,乃毒邪深陷血分,瘀熱內閉心腎之兆;「神昏」則為熱毒擾心、蒙蔽神明所致。本方旨在解毒透邪、活血開竅,以救痘毒內陷之急候。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人牙(煅)

    • 古醫籍載人牙(煅存性)性味咸平,能「入腎透毒」,具「發散痘毒」之效。煅製後減其峻性,轉為通竅活血之品,契合「腎主骨,齒為骨之餘」之論,借其走腎之性,引內伏之毒外透。
  2. 珍珠

    • 珍珠甘鹹寒,善清心肝之火、安神定驚,兼能解毒生肌。於此方中,一則清心開竅以醒神,二則助人牙解毒透邪,針對「毒伏心腎」之病機。
  3. 血竭

    • 血竭味甘鹹、性平,專入血分,功能散瘀定痛。此處用其活血通絡,解痘毒瘀滯所致之「黑陷」(痘瘡色暗瘀紫),促氣血暢行以助毒邪外達。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全方以人牙為君,透腎中伏毒;珍珠為臣,清心解毒安神;血竭為佐,活血散瘀通滯。三藥配伍,共奏「解毒透邪、醒神開閉」之功,使內陷之痘毒得以從血分透發,心神得寧。

此方體現中醫「以毒攻毒」「從裡透表」之思路,然須注意其用藥峻烈,惟危急之證方可權宜施用。後世醫家對「人牙」之用漸罕,蓋因臨床實踐與理論發展使然,然其組方思維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人牙(煅)5錢,珍珠1錢,血竭5分。
上為散。
每服4-5分,酒漿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珍珠人牙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人牙(煅)5錢,珍珠1錢,血竭5分。 主治:痘瘡毒伏心腎,黑陷神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