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葉沐頭丸
BAI YE MU T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86)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肝經 18%
大腸經 18%
腎經 15%
脾經 15%
心經 15%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柏葉沐頭丸以側柏葉為主要成分,是因其具有顯著的止血生髮功效。側柏葉性寒,味苦澀,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生髮烏髮的功效。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能促進血液循環,抑制毛囊萎縮,有效改善脫髮、頭癢、頭皮屑等問題。此外,側柏葉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頭部不適。因此,柏葉沐頭丸以側柏葉為主要成分,能有效解決頭部相關問題,達到治療頭部疾病的目的。
柏葉沐頭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促進頭皮血液循環: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頭皮寒涼,易導致毛髮生長緩慢,甚至脫落。附子溫熱藥性可溫暖頭皮,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毛髮生長。
- 配合柏葉,增強止癢效果: 柏葉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之效。附子溫陽散寒,可與柏葉相輔相成,既可溫暖頭皮,又能清熱解毒,達到止癢的效果,對於頭皮瘙癢、毛髮脫落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柏葉沐頭丸中加入豬脂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澤髮膚: 豬脂膏富含油脂,具有滋潤、養護髮膚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頭皮乾燥、頭髮枯黃等問題,使頭髮烏黑亮澤。
- 促進藥物吸收: 豬脂膏可以作為藥物載體,幫助柏葉等藥材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滲透至頭皮,提高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柏葉沐頭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脈極虛寒,鬢髮墮落」之證。古人認為,髮為血之餘,其生長榮枯與氣血盛衰、經脈濡養密切相關。「脈極虛寒」指陽氣虛弱,經脈失於溫煦,氣血無法上達頭面,致使毛髮失養而枯落。其主治側重於:
- 虛寒性脫髮:尤以兩鬢為主,伴面色蒼白、畏寒等陽虛之象。
- 髮枯不榮:因寒凝血滯,頭皮氣血不通,毛根失潤而脆弱易脫。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柏葉(側柏葉)
- 藥性: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 作用:
- 傳統用於涼血止血,但外用於生髮時,取其「反佐」之效。側柏葉含揮發油及黃酮類,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刺激毛囊生長。古人亦觀察到其「濡養毛竅」之效,如《本草綱目》載:「燒取汁塗頭,黑潤鬢髮。」
- 配伍溫藥(如附子)後,寒性受制,轉為通絡活血之功。
2. 生附子
- 藥性: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 作用:
- 大補命門真火,破除沉寒痼冷。外用時,其辛熱之性可溫通頭皮經脈,驅散寒凝,改善氣血運行。
- 與柏葉相配,一寒一熱,相反相成:柏葉防附子過燥,附子助柏葉透達毛竅,共奏「溫陽通絡,活血生髮」之效。
3. 豬膏(豬油)
- 藥性:甘涼,歸肺、大腸經。
- 作用:
- 作為賦形劑,兼具潤養之能。《千金方》多用豬脂調和外用藥,以其黏滯之性助藥力附著頭皮,持久發揮作用。
- 滋潤乾枯毛髮,緩解頭皮乾燥瘙癢,改善毛髮韌度。
配伍思維與原理
此方體現「溫陽散寒,潤燥生髮」之法:
- 寒熱並用:柏葉與附子形成「動靜結合」,柏葉活血涼潤,防附子燥烈;附子溫通啟閉,助柏葉透達毛竅。
- 外治透皮:以豬膏為媒介,將藥效直接導入頭皮,通過洗沐時的溫熱刺激,增強經脈氣血流通。
- 標本兼顧:附子治本(溫補虛寒),柏葉治標(活絡生髮),豬膏維護局部環境(潤澤毛根)。
此方設計簡練,符合古代外治「從絡論治」思維,針對虛寒脫髮的病機核心(陽虛寒凝),而非單純滋養毛髮,展現中醫「治病求本」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生柏葉1兩,附子(生,去皮臍)半兩,豬膏5兩。
令發長不落。
上先將柏葉、附子為末,煉豬膏和為20丸。
每用1丸,用布裹之,納沐頭湯中洗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柏葉沐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生柏葉1兩,附子(生,去皮臍)半兩,豬膏5兩。 主治:令發長不落。主治:脈極虛寒,鬢發墮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