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蓮湯散方中含有「粉霜」,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粉霜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外感熱毒或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腹痛等症狀。
二、潤燥止渴:粉霜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有助於緩解因熱毒或濕熱所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因此,粉霜在蓮湯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潤燥止渴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蓮湯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原方記載主治「小兒發渴心燥」,即針對小兒因內熱或津液耗傷所致之口渴煩躁、心神不寧等症狀。此證可能與暑熱傷津、陰虛內熱,或積滯化熱有關,常見於小兒夏季熱或熱病後期。「蓮花」或「蓮肉」為方中關鍵引經藥,取其清心除煩、養陰生津之效,兼能固護脾胃,契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質特點。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粉霜
- 性味功效:粉霜為輕粉(氯化亞汞)之精製品,性寒、味辛,有毒,傳統用於清熱解毒、化痰鎮驚。《本草綱目》載其能「下痰涎、消積滯」,適用於痰熱驚風、實熱內結之證。
- 作用推理:方中以微量粉霜配伍,推測其針對「心燥」之病機,可能因小兒熱邪熾盛或痰熱擾神所致。粉霜寒涼沉降,可清心火、消積熱,但因其毒性,用量極慎(以「字」為單位,約0.3-0.5克),且需研極細末以減刺激性。
輔藥:蓮花/蓮肉
- 煎湯調服:蓮花性味甘涼,能清暑熱、寧心安神;蓮肉則健脾益腎,養陰固澀。二者皆能制約粉霜之毒性,並協同增強生津止渴之效。
- 季節調整:原方強調「冬月無花時以蓮肉代之」,因冬季蓮花不可得,而蓮肉性質平和,適合長期調理,且能防粉霜傷正,體現「因時制宜」之用藥思維。
三、方劑配伍特點
此方為「峻藥緩用」之代表:
- 祛邪不傷正:以少量粉霜清熱化痰為主,佐以蓮花湯甘緩和中,既防毒性,又助藥力布散。
- 標本兼顧:粉霜治標(清熱鎮驚),蓮肉固本(養陰健脾),契合小兒易虛易實之病理特點。
- 劑量分層:依年齡調整用量(1字至半錢),顯示對小兒體重與耐藥性的精準考量。
四、可能的治療原理延伸
從中醫理論推論,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清熱存陰:粉霜寒涼瀉火,解除熱邪耗津之病理基礎;蓮花滋陰生津,直接緩解口渴。
- 鎮靜安神:粉霜似有鎮驚之效(古書載其治「驚癇」),可能透過中樞抑制降低煩躁;蓮花清心除煩,雙向調節心神。
- 健脾助運:蓮肉健脾可防粉霜寒涼傷胃,亦能改善小兒因積滯化熱引發的口渴。
總而言之,蓮湯散體現了古代兒科用藥「以輕制重」的智慧,結合毒性藥與食療藥的配伍,在最小風險下達成清熱止渴、安神定躁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粉霜(研極細)。
每嬰孩1字,3-4歲下者半錢,煎蓮花湯調下。冬月無花時,蓮肉代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蓮湯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五。 組成:粉霜(研極細)。 主治:小兒發渴心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