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膏

菩薩膏

PU SA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9%
肝經 21%
脾經 21%
肺經 18%
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菩薩膏中加入硼砂,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功效。硼砂性寒,味甘鹹,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硼砂也具有一定的收斂止癢作用,可緩解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因此,在菩薩膏中加入硼砂,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癢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菩薩膏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明目: 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明目、潤燥止咳的功效。菩薩膏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目乾澀等眼部疾病,而蕤仁的清熱明目功效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2. 滋陰潤燥: 蕤仁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改善因燥熱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目乾澀等症狀。菩薩膏中加入蕤仁,可與其他滋陰潤燥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菩薩膏方劑中含有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蕪荑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菩薩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而蕪荑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殺蟲止癢,抗菌消炎:蕪荑還具有殺蟲止癢、抗菌消炎的功效。對於一些由蟲咬、濕疹等引起的皮膚病,蕪荑能有效殺滅病菌,止癢消腫,促進皮膚恢復。

因此,蕪荑在菩薩膏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等作用,是治療皮膚病的重要藥材之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菩薩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內外障眼」,即古代對眼部內外病變的統稱,涵蓋範疇廣泛:

  • 「外障」:多指結膜、角膜等可見部位的病變,如紅腫、翳膜、潰瘍等,可能對應現代結膜炎、角膜炎或翼狀贅片等。
  • 「障」:則可能包含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球內部病變,或視力模糊等症狀。
    中醫認為此類病症多因風熱上攻、肝腎陰虛或氣血瘀滯所致,而本方外洗設計,直接作用於眼部,兼具清熱解毒、退翳明目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乳香(滴乳)

    • 性味辛溫,傳統用於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在本方中可能發揮局部消炎、促進眼部氣血運行作用,減輕紅腫疼痛。
  2. 南硼砂

    • 性涼,清熱解毒、防腐收斂。
    • 針對「熱毒上攻」之眼疾,抑制分泌物過多或角膜潰瘍,具消炎抗菌之效。
  3. 冰片(腦子)

    • 辛香走竄,能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 局部使用可迅速滲透,緩解眼目赤痛,並助他藥穿透組織。
  4. 蕤仁

    • 養肝明目經典藥,《本草綱目》載其「治目赤痛傷淚出」,尤擅退翳。
    • 結合「去皮殼熬」製法,減輕油脂對眼部刺激,保留其濡養目絡之功。
  5. 蕪荑

    • 殺蟲消積,古方亦用於外治瘡瘍。
    • 推測其與蕤仁共研「去油」後,能減緩眼部摩擦不適,或對寄生蟲性眼疾(如瞼緣炎)有抑制作用。
  6. 沙蜜

    • 潤燥解毒,黏合諸藥,延長藥效附著時間。
    • 蒸溶過濾後質地純淨,避免雜質刺激,符合「眼以輕清為用」的用藥原則。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寒溫並用:硼砂、冰片清熱退赤,乳香溫通活血,平衡清熱與化瘀之力。
  • 動靜結合:冰片走竄開竅引藥上行,蕤仁滋潤固護目絡,防止辛散耗傷。
  • 外治法優勢:避開口服藥的肝腎代謝,直接作用病所,尤適於「藥不能入」的急症(如急性結膜炎)。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輕靈透達」思想,通過局部清熱、活血、退翳的協同作用,改善眼部氣血壅滯狀態,符合「內障外治」的獨特思路。

傳統服藥法


滴乳2錢,南硼砂2錢,腦子半錢,蕤仁49粒(去皮殼,熬),蕪荑40丸粒,沙蜜1兩。
上藥先將蕪荑、蕤仁研,去油,入諸藥,再研,取沙蜜於湯瓶上蒸溶,以紙濾過,同諸藥攪勻,用瓦瓶盛貯。
遇患,挑少許在盞,用沸湯泡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菩薩膏,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滴乳2錢,南硼砂2錢,腦子半錢,蕤仁49粒(去皮殼,熬),蕪荑40丸粒,沙蜜1兩。 主治:內外障眼。

菩薩膏,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菩薩石3錢,金精石3錢,銀精石3錢,爐甘石(燒3次)3錢,寒水石3錢,紫英石3錢,井泉石3錢,雲母石3錢,滑石3錢,代赭石3錢(研,水飛細),乳香2錢,青鹽2錢,硇砂2錢,龍腦半錢,輕粉半錢,黃丹1兩(研細),蜜12兩。 主治:久患及新患病翳膜,昏澀痛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