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兜鈴根湯
MA DOU LING G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00%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馬兜鈴根湯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馬兜鈴味苦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其根部尤為有效,可治療熱毒壅盛、肺熱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 針對病症: 馬兜鈴根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肺熱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馬兜鈴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有效藥材,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相關病症。
因此,馬兜鈴根湯中包含馬兜鈴,是基於其藥理作用和針對性,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馬兜鈴根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五種蠱毒」。蠱毒為傳統中醫所述之毒邪,多因蟲蛇毒物、穢濁之氣或巫蠱之術所致,症狀複雜,可見腹痛脹滿、嘔吐惡逆、神昏譫妄等。此方以馬兜鈴根獨味成方,力專效猛,旨在「吐蠱」,即以催吐之法驅除體內蠱毒,為古代解毒急治之法。
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1. 馬兜鈴根(青木香)之特性
馬兜鈴根,亦稱「青木香」,性味辛苦寒,歸肺、胃經,古代認為其具:
- 宣壅通滯:辛散苦降,能開泄氣機壅塞,促使邪毒從上而越。
- 催吐祛毒:其性升散,刺激胃脘,引發嘔吐,故《本草綱目》載其「吐蠱毒」。
- 清熱解毒:寒性可清解熱毒,針對蠱毒蘊熱之病機。
2. 用藥思路與治療原理
此方屬「吐法」範疇,針對蠱毒停滯中上二焦、氣機閉阻之證:
- 單行力專:獨用馬兜鈴根,取其藥性峻烈,直折病勢,避免配伍牽制。
- 吐以祛邪:通過嘔吐排出胃腸道毒物,符合「其高者因而越之」(《內經》)之治則。
- 空腹頓服:增強藥力直達病所,加速催吐效果,務求「以快為度」,即速效為要。
可能功效延伸推論
雖原方主述蠱毒,然從馬兜鈴根藥性推測,或可旁治:
- 痰食壅塞:因辛開苦降之性,能化胸膈痰滯、宿食停積。
- 氣滯脘痛:其行氣止痛之效,或緩解因氣機不暢所致之脘腹脹痛。
總結
馬兜鈴根湯體現古代「單方治急」之思路,以吐法驅毒,適用於蠱毒初起、邪實未虛之證。其效在於馬兜鈴根宣通壅滯、迫毒外越之力,反映中醫「因勢利導」之治療智慧。然蠱毒病因多端,臨床須辨證施治,非一概而論。
傳統服藥法
馬兜鈴根1兩。
上銼細。
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頓服。當時吐出蠱,未吐再服,以快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馬兜鈴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組成:馬兜鈴根1兩。 主治:五種蠱毒。
馬兜鈴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組成:馬兜鈴根1兩,蘘荷根半兩。 主治:五種蠱毒。咽中如有物,咽吐不出,悶亂不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