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膏

蟾蜍膏

CHAN CH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五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蟾蜍膏為一傳統中藥外用方劑,主要成分之一即為蟾蜍,而非青蛙。蟾蜍,在中醫學中稱為「蝦蟆」,其皮膚分泌物含有多種生物鹼,如華蟾酥毒基與脂蟾毒配基等,具有強心、抗炎、止痛及抗腫瘤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蟾蜍能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瘡癰、腫毒有特殊療效。將蟾蜍加工製成蟾酥,再與其他藥材如冰片、麝香等配合,可增強藥效,形成蟾蜍膏。此膏外敷於患處,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吸收,對各種皮膚病變、燒燙傷後期治療及慢性關節炎等有良好效果。但需注意,蟾蜍毒素劇烈,使用時應遵醫囑,避免內服或過量外用,以免中毒。

蟾蜍膏中添加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 血餘炭是動物血經過炭化後的產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蟾蜍膏本身也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血餘炭的加入能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2. 解毒止癢: 血餘炭具有解毒止癢的功效,可以減輕蟾蜍膏中某些成分可能引起的皮膚刺激和瘙癢,提高藥膏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血餘炭的加入可以增強蟾蜍膏的活血化瘀和解毒止癢功效,提高藥膏的療效和安全性。

蟾蜍膏方劑中加入豬脂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豬脂膏具有滋潤、滑利之性,有助於蟾蜍毒素更易於滲透皮膚,發揮其消腫止痛、解毒散結的作用。同時,豬脂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與蟾蜍毒素相輔相成,提升治療效果。
  2. 改善藥性: 蟾蜍毒素性寒,而豬脂膏性溫,二者結合可以中和藥性,減少對身體的刺激,避免寒涼之弊。此外,豬脂膏還可使藥膏更易於塗抹,增加患者的舒適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蟾蜍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附骨疽」,即現代所謂「慢性骨髓炎」或「骨壞疽」,屬中醫外科陰疽範疇。其特徵為膿液稀薄敗壞、纏綿難癒,甚則腐骨外露,乃寒濕毒邪深伏筋骨,氣血凝滯、腐肉敗骨所致。古代醫家以「膿汁敗壞」「骨從瘡孔出」描述病情晚期,提示此膏用於陰寒凝滯、腐膿蝕骨之重症,具拔毒排膿、去腐生新之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蟾蜍(去頭)

    • 性辛涼,有毒,專入陽明經,為外科拔毒要藥。《藥性論》載其「治鼠瘻惡瘡」,以其腐蝕之力直接攻蝕死肌腐肉,開泄瘡竅,促膿外排。去頭用身,減其毒性而存拔毒之效。
  2. 臣藥群:石硫黃、露蜂房(燒灰)

    • 石硫黃:性熱有毒,外用可殺蟲止癢、燥濕斂瘡。其熱性助陽散寒,化解陰疽寒凝;燥濕之性收斂敗壞膿水。
    • 露蜂房(燒灰):燒灰後增強收澀斂瘡之效,善治「附骨疽瘻」(《別錄》),與蟾蜍協同腐蝕竄透,引毒外泄。
  3. 佐使藥:乳香、木香、肉桂

    • 乳香:活血止痛、生肌去腐,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助新血生。
    • 木香:行氣止痛,氣行則血行,與乳香共解氣滯血瘀。
    • 肉桂(去粗皮):溫陽通脈,散寒凝以助藥力深入筋骨,契合陰疽「寒者熱之」治則。
  4. 賦形劑:清油

    • 調和諸藥,滋潤瘡面;經重湯熬製成膏,使藥性緩釋,黏附患處持久起效。

三、整體作用機理
此方以**「腐蝕-溫通-生新」**為核心:

  • 攻毒拔腐:蟾蜍、硫黃、蜂房灰直蝕腐肉,開瘡排膿。
  • 溫陽通滯:肉桂、硫黃溫散陰寒,木香、乳香行氣活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調氣血生肌:乳香兼活血生肌,為去腐後修復鋪路。

外用膏劑形式,使藥力直達病所,尤其「厚攤藥貼」針對深部腐骨,體現「峻藥緩攻」思路。而「候清水出更換」之用法,反映古人觀察到藥物拔毒後,瘡口分泌物由敗�轉清,即示邪去正復,需續清餘毒。

結論
蟾蜍膏展現中醫外科「以毒攻毒」與「溫托並行」的治療邏輯,針對附骨疽「寒濕毒瘀」之病機,標本兼治,為古代處理頑固性骨瘍的實用外治方。

傳統服藥法


蟾蜍1個(去頭用),石硫黃(別研)半兩,乳香(別研)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露蜂房1個(燒灰用)。
上為末,用清油1兩,調藥末,入瓷碗盛,於銚子內重湯熬,不住手攪,令成膏。
絹上攤貼之,候清水出,更換新藥。瘡患甚者,厚攤藥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蟾蜍膏有毒,使用時要注意用量。
  • 蟾蜍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

相同名稱方劑


蟾蜍膏,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大蝦蟆1個,亂發1塊(雞子大),豬脂油1斤。 主治:附骨疽。久不癒,膿汁敗壞,或骨從瘡孔出。

蟾蜍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蟾蜍1個(去頭用),石硫黃(别研)半兩,乳香(别研)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露蜂房1個(燒灰用)。 主治:一切瘡腫、癰疽、瘰癧等疾,經月不癒,將作冷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