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靈丸
QING L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六五引《如宜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靈丸中加入靈砂,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 清熱解毒:靈砂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二、 平肝熄風:靈砂亦具平肝熄風之效,可針對肝陽上亢、風熱內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青靈丸中加入靈砂,旨在提升方劑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靈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老人元氣衰弱,痰氣上攻,睡卧不安」。老人元氣不足,氣虛推動無力,易致痰濁內生;痰隨氣逆,上擾胸膈心神,故見睡卧不安。方名「青靈」或取「清痰寧神」之意,旨在攻逐痰濁、鎮心安神,以緩解痰氣上沖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攻逐痰瘀為主,兼鎮驚開竅,藥性峻烈,推測其作用機制如下:
峻下逐痰:
-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盡):辛熱大毒,攻痰逐飲,開通閉塞,為攻下冷積痰癖之要藥。
- 粉霜(輕粉)、膩粉:均含汞毒,辛寒沉降,內服可逐痰積、利水通便,助巴豆蕩滌痰涎。
- 水銀(鉛結沙子):重鎮墜痰,與鉛同製可減其毒性,協同攻伐頑痰。
鎮驚安神:
- 丹砂(朱砂):質重鎮心安神,清心火,兼治痰熱擾神之失眠。
- 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解痰蒙心包之寐差,兼引藥透達。
佐制與調和:
- 青黛:鹹寒清肝瀉火,防諸藥辛熱助火,兼消痰熱。
- 薄荷湯/新水送服:薄荷辛涼宣散,可緩和峻藥之暴性,新水(涼水)亦能反佐藥性。
- 麵糊為丸:緩釋藥力,減低毒性。
配伍邏輯:以汞、鉛類重鎮藥與巴豆配伍,形成「重墜攻痰」之勢;麝香、丹砂開竅安神,標本兼顧;青黛佐制辛熱,薄荷湯送服調和藥性。全方側重於攻逐實痰,適用於痰涎壅盛、形氣尚充之體(如痰閉實證),若純屬虛證則非所宜。
三、推測應用場景
此方可能用於:
- 痰濁壅滯(苔膩脈滑)兼心神不安,如癲癇、痰厥、痰擾失眠等實證。
- 古代「痰氣上攻」之證,或包含痰阻氣機之胸悶、咳喘,甚則痰迷心竅之譫妄。
注意:因含劇毒成分(汞、鉛、巴豆),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症(原文提及老人元氣衰弱用此峻劑,或為實邪暫急而設,非長期調養之法)。
傳統服藥法
粉霜1錢,丹砂(研)1錢,膩粉1錢,水銀2錢(用鉛少許,結沙子),麝香(研)半錢,青黛2錢,巴豆30粒(去皮心膜,出油盡,研)。
上藥各為細末,再同和勻,用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每服5-7丸,薄荷湯送下,新水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靈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五引《如宜方》。 組成:靈砂、青州白丸子各等分。 主治:老人元氣衰弱,痰氣上攻,睡卧不安。
青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粉霜1錢,丹砂(研)1錢,膩粉1錢,水銀2錢(用鉛少許,結沙子),麝香(研)半錢,青黛2錢,巴豆30粒(去皮心膜,出油盡,研)。 主治:小兒乳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