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腦石散

魚腦石散

YU NAO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耳鼻喉科學》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7%
胃經 8%
腎經 7%
膽經 7%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魚腦石散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魚腦石散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燒傷燙傷等,冰片的加入能有效控制感染,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清熱止痙: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痙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驚厥等症狀。魚腦石散中加入冰片,不僅能消炎止痛,更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促進恢復。

魚腦石散中包含辛夷花,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通竅開鼻: 辛夷花味辛溫,具有通竅開鼻、散風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鼻塞、鼻淵、鼻流清涕等症狀,與魚腦石散治療鼻病的功效相契合。
  2. 宣通鼻竅: 魚腦石散中其他藥材如石決明、牡蠣等,多具清熱、平肝、鎮靜作用,而辛夷花則能宣通鼻竅,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提高療效。

因此,辛夷花的加入,既能針對鼻病本身,又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是魚腦石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魚腦石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通竅、散寒止痛的功效。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通鼻竅、止痛的作用。魚腦石散主要用於治療鼻塞不通、頭痛、鼻淵等症,而細辛能疏通鼻竅,散寒止痛,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鼻病的目的。同時,細辛還能溫肺化痰,有助於改善鼻腔黏膜炎症,進一步促進鼻塞的消除。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魚腦石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鼻窒、鼻槁、鼻淵」,三證皆與鼻竅不通相關:

  1. 鼻窒:鼻腔堵塞,氣息不暢,多因風寒鬱熱或氣滯血瘀所致。
  2. 鼻槁(鼻燥):鼻腔乾枯萎縮,黏膜失潤,常見鼻涕稠少、結痂,屬陰虛或燥邪傷津。
  3. 鼻淵(鼻竇炎):鼻涕濃濁如淵,頭額脹痛,多因膽熱上犯或肺脾濕熱燻蒸。

此方以「吹鼻」局部給藥,直接作用於鼻竅,宣通壅滯、化濁開竅,兼具潤燥與清熱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魚腦石粉

    • 性味鹹平,傳統用於通淋化石,此處取其「質重沉降」之性,能墜濁通竅,《本草綱目》載其治「腦漏」(鼻淵)。現代推測其礦物成分或可吸附鼻腔分泌物,減輕炎症。
  2. 臣藥:辛夷花、細辛

    • 辛夷花辛溫,專入肺經,為鼻科要藥,《本草衍義》稱其「通鼻竅,止濁涕」,能辛散風寒、宣通鼻塞。
    • 細辛辛溫走竄,善開閉結,《神農本草經》言其「利九竅」,助辛夷宣通之力,並溫化寒凝。二者協同,針對鼻窒、鼻淵之氣滯痰濁。
  3. 佐使藥:冰片

    • 辛苦微寒,清香透達,《本草備要》謂其「通諸竅,散鬱火」,既能助諸藥透黏膜吸收,又能清局部鬱熱(如鼻淵化熱),兼防辛溫過燥。其涼潤之性可緩解鼻槁之燥。

全方配伍思維

  • 辛溫開竅為主:辛夷、細辛針對風寒濕濁,解決鼻窒、鼻淵之實證。
  • 礦物與香藥並用:魚腦石沉降吸附分泌物,冰片涼散防腐,共治鼻涕濃濁。
  • 潤燥兼顧:冰片微寒制約辛溫燥性,避免加重鼻槁陰傷。

此方體現「局部用藥」與「標本兼治」思路:直接清除鼻竅病理產物(如涕痂、膿濁),同時調節氣機通暢,符合傳統「通則不痛」「竅以通為用」之理。

傳統服藥法


魚腦石粉9克,冰片0.9克,辛夷花6克,細辛3克。
上為細末。
吹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散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鼻塞鼻竇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相同名稱方劑


魚腦石散, 出處:《中醫耳鼻喉科學》。 組成:魚腦石粉9g,冰片0.9g,辛夷花6g,細辛3g。 主治:鼻窒、鼻槁、鼻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