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氣丸

XUN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4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17%
膀胱經 16%
胃經 9%
脾經 7%
肺經 7%
小腸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尋氣丸中包含甘遂,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痰止咳,通肺利氣:甘遂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瀉肺降氣、消痰止咳的功效。尋氣丸用於治療痰氣壅滯,肺氣不利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甘遂可有效化解痰液,通利肺氣,緩解呼吸道症狀。
  2. 逐水消腫,利水通便:甘遂亦有逐水消腫、利水通便的功效。對於痰飲內停,水濕阻滯的患者,甘遂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水消腫,配合尋氣丸其他藥物,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甘遂性峻,需慎用。尋氣丸方劑中,甘遂用量需嚴格控制,避免其毒性。服用此方劑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尋氣丸中使用石燕,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溫陽補氣: 石燕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溫腎陽、補元氣的功效。尋氣丸多用於治療虛寒體質,陽氣不足所致的氣虛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石燕有助於溫補腎陽,激發人體陽氣,改善虛寒狀態。
  2. 固腎止遺: 石燕亦有固腎止遺的作用,對於腎氣不足導致的遺精滑泄、腰膝酸軟等症狀,石燕能起到固腎補虛的作用。尋氣丸中加入石燕,可提升方劑的補腎固精效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腎虛症狀。

尋氣丸中含有斑蝥,主要原因有二:

一、破瘀通絡,散結止痛:斑蝥性烈,具有強烈的破瘀通絡功效,能有效治療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塊等症狀。尋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症,斑蝥的破瘀通絡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疏通經絡,達到止痛化痰之效。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尋氣丸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斑蝥搭配使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尋氣丸主治功效分析

尋氣丸,根據《奇效良方》與《楊氏家藏方》記載,主治小腸疝氣,偏墜疼痛。其組成藥物為甘遂、石燕、斑蝥三味,藥物配伍精妙,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疝氣的發生,多與氣滯血瘀、氣機阻滯有關,導致局部腫脹疼痛,甚至墜脹下垂。方中斑蝥性味辛熱,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其辛熱之性,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疝氣疼痛尤為有效。

2. 逐水消腫,散結消癥:

部分疝氣的發生也與水濕停留,氣機阻滯有關,導致腫脹明顯。方中甘遂性味苦寒,功能峻烈,擅長逐水消腫,破瘀散結。其強烈的利水作用能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濕,減輕腫脹。但需注意其毒性,需謹慎使用,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3. 清熱解毒,輔助治療:

石燕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其清熱作用,能輔助甘遂瀉水,避免甘遂峻猛之性傷及正氣。同時,石燕的利水作用也能配合甘遂,共同達到消腫的目的,減輕疝氣的症狀。

綜合而言,尋氣丸通過甘遂的強力利水消腫、破瘀散結,斑蝥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以及石燕的清熱解毒、輔助利水,三藥合力,共同達到治療小腸疝氣,緩解偏墜疼痛的目的。 方中藥物配伍精當,各司其職,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古代醫師高超的辨證施治能力。 然而,需強調的是,此方藥物峻猛,使用需慎重,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傳統服藥法


甘遂2錢(炒),石燕子1枚,雌雄1枚,斑螫3枚(去翅足,炒)。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空心、食前、臨臥以麝香溫酒送下。
忌熱物一時,甘草一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尋氣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甘遂2錢(炒),石燕子雌1枚,石燕子雄1枚,斑螫3枚(去翅足,炒)。 主治:小腸疝氣,偏墜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