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棉飲

柏棉飲

BAI MIAN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20%
腎經 20%
大腸經 2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柏棉飲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潤腸通便: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肺、大腸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之效。柏棉飲本身多用於治療心煩不寐、神志不安、大便祕結等症,而柏子仁能起到緩解這些症狀的作用。
  2. 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協調: 柏子仁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等,共同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養心安神的作用,相互協調,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柏棉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柏棉飲主治「赤白帶下」。古代醫家認為,帶下病多因濕熱下注、脾腎虛弱或沖任失調所致,致使陰道分泌物異常,色呈赤白相雜。此方以收澀固脫、清熱止血為主要方向,針對帶下日久、滑脫不禁之證候。

二、組成與邏輯推論

  1. 棉花子(燒存性,淨一兩)

    • 棉花子性味辛熱,傳統用於溫腎補虛、止血止帶。燒存性(炭化)後,其辛散之性減弱,而增強收澀止血之效,尤擅長固攝下焦滑脫之症,如帶下、崩漏。
    • 推測作用:炭化後能吸附濕濁,收斂分泌物,並溫腎以固沖任,改善帶下清稀或赤白相兼之狀。
  2. 柏子仁(燒存性,淨三錢)

    • 柏子仁原用於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但經燒存性後,其油脂成分被破壞,轉為苦澀收斂之性,可能具止血、燥濕之功。
    • 推測作用:炭化後協同棉花子增強固澀之力,同時柏子仁原具輕微清熱之性,或可緩解帶下夾熱之症。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燒存性」為核心製法,使兩藥皆具炭類藥之共性——收澀止血、吸附濕濁。整體配伍側重於:

  • 固攝止帶:通過炭藥收斂特性,減少帶下量。
  • 溫腎燥濕:棉花子炭溫補下焦,柏子仁炭助其燥濕,標本兼顧。
  • 酒調服加強藥效:以淡酒送服,可行藥勢、溫通血脈,助藥力達於下焦。

此方簡潔,針對虛寒性帶下或日久不癒者,然若帶下色黃臭穢(濕熱明顯),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棉花子半斤(燒存性,淨1兩),柏子仁1兩(燒存性,淨3錢)。
上為末。
每服3錢,空心淡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柏棉飲,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棉花子半斤(燒存性,淨1兩),柏子仁1兩(燒存性,淨3錢)。 主治: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