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補骨脂酊

復方補骨脂酊

FU FANG BU GU ZHI D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3%
心包經 7%
三焦經 6%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復方補骨脂酊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骨脂的藥性: 補骨脂性溫,味辛,歸腎、膀胱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利水消腫、止癢生肌等功效。對於因腎虛陽衰、寒濕凝滯導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小便不利、皮膚瘙癢、白斑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方劑功效: 復方補骨脂酊主要用於治療白癜風,而補骨脂正是治療白癜風的重要藥物。其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生肌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白癜風患者的局部血循環,促進黑色素細胞的再生,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

復方補骨脂酊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即菟角),主要是因為菟蕬子具有補腎助陽的作用。菟蕬子被廣泛應用於中醫中,可有效提升腎的功能,並促進陽氣的升發,對於腎虧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膝痠痛、四肢無力、性功能下降等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菟蕬子的性味甘溫,不僅可以益陰,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免疫力,協助身體恢復健康。將其納入復方補骨脂酊中,可以協調方劑中其他藥材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使方劑更具綜合性,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此外,菟蕬子還能促進肝腎的健康,改善機體的耐受能力和恢復力,特別適合年長者或氣虛體質的人羣。綜合而言,菟蕬子的使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多重功效,使復方補骨脂酊成為一個更為有效的治療選擇。

復方補骨脂酊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補骨脂酊中含有補骨脂等溫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上火,梔子可以有效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避免副作用。
  2. 緩解皮膚瘙癢:梔子具有涼血止癢之效,可有效緩解因濕疹、皮炎等引起的皮膚瘙癢。配合補骨脂酊中的補骨脂、地膚子等,可增強整體療效,達到消炎止癢、促進皮膚癒合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復方補骨脂酊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白癜風」,中醫稱「白駁風」,傳統認為其病因多與肝腎不足、氣血失和、風邪外襲或情志內傷相關,導致皮膚失養、色素脫失。方中以酊劑外用,直接作用於患處,旨在活血祛風、調和氣血、刺激局部色素生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補骨脂(君藥)

    • 性溫味辛,歸腎、脾經,傳統用於補腎助陽、溫通血脈。現代研究顯示其含補骨脂素(psoralen),能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促進黑色素細胞活化,臨床常用於白癜風治療。
  2. 菟絲子(臣藥)

    • 甘溫入腎肝,具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肝腎不足為白癜風內因之一,菟絲子輔助補骨脂滋養肝腎,調節根本。其成分可能協同增強局部代謝。
  3. 梔子(佐藥)

    • 苦寒清熱,歸心肝肺經,能涼血解毒。此處用之,一方面制約補骨脂、菟絲子之溫性,防止過燥;另一方面,白癜風可能有局部鬱熱或氣血壅滯,梔子可清解鬱熱,助氣血通暢。
  4. 75%酒精

    • 作為溶劑提取有效成分,同時酒精本身具透皮作用,可促進藥物滲透,兼有輕微刺激皮膚、改善局部微循環之效。

方劑配伍特點

  • 溫涼並用:補骨脂、菟絲子偏溫,梔子性寒,形成平衡,避免單一溫燥傷陰。
  • 標本兼顧:補腎(本)與活血通絡(標)結合,外用直達病所,促使色素沉著。
  • 劑型選擇:酊劑易揮發,適於局部塗擦,兼具藥物吸收與物理刺激雙重作用。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補骨脂素的光敏性、菟絲子的滋養作用及梔子的調節功能,激活患處黑色素細胞功能,改善局部氣血循環,逐步恢復色素沉積,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補骨脂30克,菟絲子20克,梔子20克,75%酒精200毫升。
上為粗末,浸於酒精中成酊劑。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肝腎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異色症

相同名稱方劑


復方補骨脂酊,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補骨脂30g,菟絲子20g,梔子20g,75%酒精200ml。 主治:白癜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