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黃耆散

黑神黃耆散

HEI SHEN HU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1%
大腸經 11%
膀胱經 9%
腎經 8%
心經 8%
脾經 7%
肺經 7%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神黃耆散方中加入墨,是基於中醫藥學的「以毒攻毒」原理。墨乃碳墨,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

方中以墨配合黃芪等補益藥,旨在利用墨的寒涼之性,清熱解毒,以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病症。同時,墨還能輔助黃芪等藥物,加強其補益之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黑神黃耆散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癢、活血化瘀的功效。蛇蛻為蛇類蛻下的皮,性平味甘,入肺、肝經。其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較強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祛風止癢方面,蛇蛻可疏通經絡,祛除風邪,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活血化瘀方面,蛇蛻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黑神黃耆散中加入蛇蛻,可增強藥方整體的祛風止癢、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黑神黃耆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利水之功效。方中加入檳榔,旨在幫助消化積滯,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提高療效。
  2. 降逆止嘔:檳榔能降氣止嘔,對食積停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有一定的療效。方中加入檳榔,可以緩解藥物對胃部的刺激,減少嘔吐等不良反應,提升患者的服藥體驗。

黑神黃耆散中加入皁莢,其目的主要在於:

  1. 清熱解毒: 皁莢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積熱,化解毒素,配合黃芪等藥物增強整體清熱解毒功效。
  2. 活血化瘀: 皁莢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微循環,加速毒素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因此,皁莢在黑神黃耆散中起到輔助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增強方劑整體療效。

黑神黃耆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的功效,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散結消腫: 穿山甲善於消散體內積聚的痰溼、瘀血等病理產物,對於一些腫瘤或結塊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搭配黃芪等補氣藥材,可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黑神黃耆散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散熱,清利頭目: 蔓荊子性味辛涼,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可改善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與黃耆、黑芝麻等藥材相配,可增強補氣益血、滋陰養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肝腎不足、頭目眩暈等病症。
  2. 通絡止痛,改善血循環: 蔓荊子亦具通絡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所致的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黃耆、黑芝麻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緩解頭部不適和提升記憶力。

「黑神黃耆散」方劑中加入狗脊,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腰: 狗脊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患者存在腎虛腰痛、筋骨乏力等症狀,故以狗脊補腎填精,改善腰膝酸軟、行走乏力等症狀。
  2. 祛風濕: 狗脊亦有祛風濕的作用,可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若患者同時伴有風濕病症,狗脊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祛風除濕、止痛的效果。

黑神黃耆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消痞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枳殼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緩解不適。
  2. 疏肝解鬱:枳殼還兼具疏肝解鬱的功效。肝氣鬱結,可致脾胃氣機阻滯,影響消化功能。枳殼疏肝解鬱,可緩解肝氣鬱結,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黑神黃耆散加入枳殼,旨在理氣消積,疏肝解鬱,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神黃耆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此方劑主治「痔證」,古代中醫所謂痔證,泛指肛門疾患,包括內痔、外痔、痔瘡出血、脫肛等,多因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或風邪侵襲所致。方中用药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止血為主,並結合動物藥(如牛角、蛇蛻、穿山甲)以增強活血通絡、消堅化積之效,符合古代治療痔證「清熱散結、祛風止痛」的核心理念。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凉血與解毒止血

  • 京墨(缺量,推測為主藥):性凉,能止血消腫,古代多用於熱性出血證。
  • 黃牛角:清熱解毒、凉血止血,類似犀角(但性较平和),用於熱毒瘀滯。
  • 黃京子(疑為黃芩或黃柏之誤):清下焦濕熱,助緩解肛門腫痛。

2. 祛風通絡與軟堅散結

  • 蛇蛻:祛風止癢,治「風邪纏結」所致痔腫。
  •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絡散結,針對瘀血阻滯的痔核硬結。
  • 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可能引藥上行並緩解肛門灼熱感。

3. 行氣破滯與燥濕消腫

  • 檳榔枳殼:行氣破滯,改善氣機不暢引起的肛門墜脹。
  • 豬牙皂角:辛烈走竄,能散結消腫,助藥力透達瘀滯。
  • 黑狗脊(去毛):應為「狗脊」之誤,性溫祛風濕,或借其溫通之性反佐寒凉藥。

4. 煅製與後入藥的增效設計

  • 煅製瓜蔞:瓜蔞本可清熱化痰,煅後增強收斂止血之效。
  • 後入沒藥、青木香:沒藥活血止痛,青木香行氣解毒,共助消散痔腫。
  • 白蕪荑、荊芥:蕪荑殺蟲止痒(針對肛門濕痒),荊芥祛風止血。

5. 服用方法佐助藥力

  • 胡桃酒送服:胡桃潤腸通便,酒行藥勢,避免過度燥烈傷陰。

推論方劑整體作用

此方結合「清熱凉血、祛風散結、行氣活血」三大方向,推測其適用於:

  • 濕熱瘀阻型痔瘡:肛門腫痛出血、痔核紫硬。
  • 風邪夾瘀證:痔瘡癢痛或伴隨脫肛。
    通過動物藥與礦物藥(京墨)的協同,攻逐瘀滯;輔以煅製法增強收斂,佐以行氣藥調暢氣機,體現「標本兼顧」的配伍思路。

(註:本方含穿山甲等現代禁用藥,分析僅限於傳統醫理探討。)

傳統服藥法


京墨、黃牛角1只,蛇蛻1條(全),檳榔3個,豬牙皂角10個,穿山甲1兩,蔓荊子1兩,黑狗脊1兩(去毛),黃京子半兩,枳殼半兩。
上為末,以瓜蔞5個去子,入藥在內,用新瓦瓶盛之,後用黃泥封固,火煅煙盡再入沒藥、青木香末各1錢、白蕪荑末半兩、荊芥末1兩,同前藥末拌勻。
每服2錢,胡桃酒下,日3次,茶亦可。
方中京墨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黑神黃耆散, 出處:《急救仙方》卷四。 組成:京墨、黃牛角1隻,蛇蛻1條(全),檳榔3個,豬牙皂角10個,穿山甲1兩,蔓荊子1兩,黑狗脊1兩(去毛),黃京子半兩,枳殼半兩。 主治:痔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