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湯

玳瑁湯

DAI MAO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33%
心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玳瑁湯中加入玳瑁,主要源於古人對其藥性的認識和運用:

  1. 清熱解毒: 玳瑁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古人認為其能清熱解毒,治療熱病發狂、神志不清、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玳瑁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古人認為其能散瘀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因此,玳瑁湯中加入玳瑁,主要為利用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性,以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玳瑁湯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時行豌豆瘡及赤瘡疹子」,即痘疹類熱性傳染病。「未發者令內消」指在疹痘未透發前,能遏制毒邪內蘊;「已發者解利毒氣」則可減輕發作時的熱毒熾盛程度,防止病情惡化。其作用核心在於「清血分伏熱,透疹解毒」,屬古代治療疫疹的應急方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玳瑁

    • 性味鹹寒,歸心、肝經。古醫籍載其「解毒清熱之功同於犀角」,能鎮心平肝,尤擅清血分熱毒。
    • 《本草綱目》指玳瑁「解痘毒」,其甲片質重,磨汁後取其沉降之性,引熱毒從下而泄。
  2. 生犀角(生犀)

    • 苦酸鹹寒,專入血分,為傳統涼血解毒要藥,具「涼血透疹、托毒外達」雙向調節之效。
    • 與玳瑁配伍,犀角偏走氣血兩清,玳瑁側重潛陽,二藥「磨汁」生用,保留峻急清熱之性,協同強化透解血毒。

配伍思維與功效推理

  • 藥對增效:兩藥皆屬動物藥,質稠味厚,冷磨取汁保持生藥活性,針對急症熱毒熾盛階段,以「鹹寒+苦寒」直折火勢,避免火毒攻心。
  • 劑型設計:少量頻服(日4-5次),既維持藥力持續,又防寒涼傷胃,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
  • 作用層次:血分熱毒→透疹外達(未發期截斷病勢)+ 涼血解毒(已發期控制症狀),體現「既病防變」思想。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思維,利用珍稀動物藥的峻猛之性,針對疫毒壅滯血分的危急證候,屬「急救先於調護」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生玳瑁2合,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2合。同攪令勻。
每服半合,微溫,日4-5服為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玳瑁湯,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組成:生玳瑁2合,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2合。 主治:時行豌豆瘡及赤瘡疹子,未發者令內消;已發者,解利毒氣,令不太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