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眼玉明散
XI YAN YU M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洗眼玉明散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眼部疾病如紅腫熱痛、癢痛難忍,與風熱溼邪入侵相關,秦艽可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緩解眼部炎症。
- 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秦艽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從而有效緩解眼部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
總而言之,秦艽在洗眼玉明散中發揮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疏通經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和視力問題。
洗眼玉明散中添加滑石,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
滑石性寒滑,入肺、膀胱經,能清熱瀉火,利濕止痛,對於因熱毒蘊結、濕熱內盛引起的目赤腫痛、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滑石質地細膩,可起到吸附眼部分泌物、清潔眼部的作用,有助於消炎止癢,緩解眼部不適。
洗眼玉明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針對眼部炎症起到緩解作用。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對於眼部紅腫、疼痛、分泌物多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此外,大青鹽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減輕眼部充血,緩解眼部不適。
因此,洗眼玉明散中加入大青鹽,可以有效地治療眼部炎症,改善眼部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洗眼玉明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眼多淚,碜痛」,即目淚分泌過多,且眼部有砂礫摩擦般刺痛不適,可能因風熱上擾、睛珠乾澀或風沙刺激所致。其用法為外洗,藉藥液直接作用於眼表,緩解局部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秦艽(經特殊炮製)
- 古代炮製強調「刮銼、溫水浴49遍、搗二千杵」,可能意在減其辛燥之性,增強柔潤緩和效果。
- 秦艽性微寒,能祛風濕、清濕熱,《本草綱目》載其「治目黃、小便不利」。推測其於此方中可疏通眼部氣血,緩解風熱鬱滯所致腫痛,或通過發散風邪減輕淚溢。
白滑石
- 質地細膩,性甘寒,傳統用於清熱滲濕,《本草備要》稱其「利毛竅,通九竅」,外治可吸附眼部垢濁。
- 其打碎研粉後,可能形成溫和物理屏障,保護睛珠表面,減少異物摩擦(「碜痛」)的刺激感。
青鹽
- 味鹹性寒,能涼血明目,《本草衍義》提及「除風邪,明目」。其與滑石同研成極細粉,可能藉微溶性滲透作用,輕微收斂淚液過多,緩解局部充血。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推導
- 協同作用:秦艽祛風、滑石清熱、青鹽斂液,三藥均偏寒涼,共奏疏風清熱、潤燥止淚之效,適合外感風熱或輕度肝肺熱鬱所致的眼疾。
- 外用設計:藥末以熱湯浸泡後溫洗,既可借助水溫促進局部氣血循環,又利用藥物微細顆粒吸附分泌物(如淚垢),潔淨眼瞼邊緣。其「避風少時」的叮囑,反映古人重視洗眼後腠理鬆開,需防外邪再襲。
結語
此方以祛風清熱為核心,兼顧物理性保護作用,體現古代外治法「簡便廉效」的特點。其機理可能與調節眼表微環境、減少刺激源有關,然具體應用仍需結合病因病機辨證。
傳統服藥法
秦艽(刮,銼作片子,溫水中浴49遍,搗二千杵)、白滑石(打碎)、青鹽(2味同研如粉)各等分。
上為末。
每用1字,熱湯浸,放溫洗眼,切避風少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洗眼玉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秦艽(刮,銼作片子,溫水中浴49遍,搗二千杵)、白滑石(打碎)、青鹽(2味同研如粉)各等分。 主治:眼多淚,磣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