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太乙金鎖丹」方劑中加入蓮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蓮花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其花瓣具有清心火、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治療心煩不寐、口舌生瘡、血熱妄行等症狀。
此外,蓮花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促進血液循環。在「加減太乙金鎖丹」方劑中,加入蓮花,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同時也起到利尿消腫的輔助作用。
「加減太乙金鎖丹」中加入「龍骨」的主要原因如下:
- 鎮驚安神:龍骨性味甘鹹平,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精之功效。方中加入龍骨,有助於平息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尤其適合心腎不交、虛火上炎所致的失眠、多夢、驚悸等症。
- 固澀止汗:龍骨能固澀收斂,可止汗止瀉,適用於氣虛自汗、盜汗、遺精等症。方中加入龍骨,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固澀止汗、補虛固本的效果。
中藥方劑[加減太乙金鎖丹]的組成中包含覆盆子。覆盆子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的作用。加入覆盆子能夠增強方劑的補腎效果,對於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尿頻、遺精等具有良好的療效。覆盆子能夠提高腎功能、增強體力,對於整體方劑的效果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加減太乙金鎖丹」方劑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澀精:芡實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具有固腎澀精、止遺止瀉的作用。方中若出現腎氣不固、遺精滑精、遺尿便溏等症狀,則加入芡實可以補腎固精,改善症狀。
- 健脾止瀉:芡實亦有健脾止瀉之效,對於脾虛泄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方中若兼有脾虛症狀,則加入芡實可健脾固澀,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加減太乙金鎖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夢遺不禁,小便白濁,日漸羸瘦。
方劑組成: 蓮花芯(未開者,陰乾)、五色龍骨、覆盆子、鼓子花(五月五日採)、雞頭(芡實)。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以補腎固精、清心安神為主要治療原則,從而達到改善夢遺、白濁及羸瘦等症狀。以下針對各味藥材進行分析:
- 蓮花芯: 古文記載為“蓮花”,且特別標註“未開者,陰乾”,暗示其偏重於收斂之性。蓮花芯,即蓮子芯,味苦性寒,能清心火、交通心腎。在此方中,它可能起到清心火、減少遺精的作用。
- 五色龍骨: 龍骨為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性平味甘澀,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五色龍骨,可能指的是多種動物的混合骨骼化石,其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效果更為強大,能有效控制遺精、白濁等症狀。
- 覆盆子: 味甘酸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覆盆子在本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補腎固精角色,有助於改善腎虛不固所導致的遺精問題。
- 鼓子花: 即旋覆花,味苦辛鹹,性微溫。具有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的功效。在本方中,可能取其行水之效,以協助改善小便白濁。
- 雞頭(芡實): 古文記載為“雞頭”,並指出“生,取肉,作餅子,曬乾”,即指芡實。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的功效。在本方中,芡實與覆盆子協同作用,增強補腎固精的效果,同時還能健脾化濕,改善脾虛濕盛所導致的白濁問題。
綜合分析:
加減太乙金鎖丹全方以固精為主要目的,兼顧清心安神、行水化濕。蓮花芯與龍骨相配,清心安神,以治其本;覆盆子與芡實相配,補腎固精,以治其標;鼓子花行水化濕,以治其兼症。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固精、清心安神之功,進而改善夢遺不禁、小便白濁等症狀,並緩解由此導致的身體羸瘦狀況。本方選用金櫻子煎汁和藥,並特別強調“服百日永不泄”,顯示其固澀之力強大。
傳統服藥法
蓮花蕊4兩(未開者,陰乾,秤),五色龍骨5兩(細研),覆盆子5兩,鼓子花3兩(五月五日採),雞頭子100顆(生,取肉作餅子,曬乾)。
秘精,益髓。
上為細末,取金櫻子二百枚,去毛,木臼內搗爛,水7升,煎取濃汁1升,去渣和藥,再入臼內,杵一千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鹽酒送下。
忌葵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固精止遺、澀精止帶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太乙金鎖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二引《瑞竹堂方》。 組成:蓮花蕊4兩(未開者,陰乾,秤),五色龍骨5兩(細研),覆盆子5兩,鼓子花3兩(5月5日採),雞頭子100顆(生,取肉作餅子,曬乾)。 主治:秘精,益髓。主治:夢遺不禁,小便白濁,日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