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杏霜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其含有的苦杏仁苷,在體內分解後可以產生氫氰酸,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 清熱化痰:杏仁同時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肺部的熱痰。對於因熱邪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杏仁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杏霜丸中加入杏仁,可以起到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雙重功效,對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杏霜丸方劑中加入百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配合杏仁,增強療效: 杏霜丸中以杏仁為主藥,具有潤肺止咳、降氣止喘之功效。百草霜的加入,可以與杏仁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百草霜的加入,不僅可以發揮其自身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還可以配合杏仁,共同增強治療效果,使杏霜丸的療效更顯著。
杏霜丸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瘀散結:三稜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的功效。方中加入三稜,可幫助破除瘀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消散腫塊,達到治療目的。
- 調和脾胃:三稜對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杏霜丸多用於治療婦科病症,而脾胃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女性氣血運行,故加入三稜可起到調和脾胃,增強療效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杏霜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記載,「杏霜丸」主治小兒食積作瀉及痢疾,兼治小兒積滯腹脹不食。
治療原理分析
從「杏霜丸」的組成成分及其功效來分析其治療原理:
- **杏仁:**主要功效為止咳平喘、潤肺化痰。在「杏霜丸」中,杏仁主要針對因食積或痢疾而引發的咳嗽症狀,但並非主要治療藥物。
- **百草霜:**主要功效為消炎解毒、涼血止痛。在「杏霜丸」中,百草霜主要針對痢疾的病理機制,即濕熱蘊結腸道,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膿血等症狀。百草霜清熱解毒、涼血止痛,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三棱:**主要功效為活血散瘀、行氣止痛。在「杏霜丸」中,三棱主要針對食積導致的氣機不暢、腹脹腹痛。三棱的行氣止痛作用,可以幫助疏通氣機,緩解腹脹不適。同時,其活血散瘀作用,可能有助於改善腸道局部微循環,促進消化吸收。
從《醫方集宜》記載的成分來看,巴豆霜和黃蠟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其通腑瀉下的作用:
- **巴豆霜:**具有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的功效。在「杏霜丸」中,巴豆霜主要針對食積所導致的便秘或排便不暢,其強烈的瀉下作用,可以迅速排除腸道積滯,從而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 **黃蠟:**具有解毒、生肌、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在「杏霜丸」中,黃蠟主要起到緩解巴豆霜的峻烈藥性,同時協調諸藥的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杏霜丸」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
- **通腑瀉下:**巴豆霜峻下冷積,迅速排除腸道積滯,是治療食積的主力。
- **清熱解毒:**百草霜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主要針對痢疾的濕熱病機。
- **行氣止痛:**三棱行氣止痛,緩解食積導致的腹脹腹痛。
- **潤肺止咳:**杏仁潤肺止咳,緩解可能伴隨的咳嗽症狀。
- **調和諸藥:**黃蠟調和諸藥,減輕巴豆霜的峻烈藥性。
總體而言,「杏霜丸」以通腑瀉下、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為主要治療手段,兼顧潤肺止咳,達到治療小兒食積作瀉、痢疾及積滯腹脹不食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杏仁3兩(去皮尖,麩炒),巴豆1兩(去殼、油,炒焦,卻入杏仁同炒),黃蠟2兩(酒煮,綿濾),百草霜(為末)2兩(用油6錢,炒勻)。
將杏仁、巴豆為極細末,卻入百草霜令勻,熔蠟為丸,如綠豆大。
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生薑湯送下,先進3-4服,腹脹者10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止瀉痢的功效,適合於治療瀉痢、腸炎、痢疾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杏霜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杏仁3個(去皮尖),百草霜1錢,巴豆6粒(三棱者,去皮,取油盡爲度)。 主治:瀉痢。
杏霜丸, 出處:《嬰童百問》卷九。 組成:杏仁3兩(去皮尖,麸炒),巴豆1兩(去殼、油,炒焦,卻入杏仁同炒),黃蠟2兩(酒煮,綿濾),百草霜(爲末)2兩(用油6錢,炒勻)。 主治:小兒食積作瀉並痢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