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冷香散中含有爐甘石,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止癢: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解毒,止癢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痱子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收斂生肌: 爐甘石具有收斂作用,能幫助皮膚組織癒合,促進傷口癒合,並可預防感染。對於皮膚破損、潰瘍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冷香散中加入爐甘石,可以起到清熱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治療皮膚濕疹、痱子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冷香散方中使用秋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秋石性寒,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內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鎮驚安神: 秋石還具有鎮驚安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心煩不寐、驚悸不安等症。
冷香散以辛涼解表爲主,加入秋石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和鎮驚安神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治療熱毒內盛、神志不清等症。
冷香散中含有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辛香濃烈,性溫通開,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振奮心神,醒腦開竅,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二、活血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冷香散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冷香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據原方記載,冷香散主治「內有七情之傷,觸動無根之火,鼻孔腫痛」。此症乃因情志失調(如憂思、憤怒等七情鬱結),引發虛火(「無根之火」)上炎,導致鼻竅局部氣血壅滯,表現為腫脹疼痛。
- 七情之傷:中醫認為情志過極可化火,尤其肝鬱化火或心火上炎,易循經上擾頭面鼻竅。
- 無根之火:此為虛火,非實熱,屬陰虛陽亢或氣鬱化火之象,特點是局部紅腫熱痛但全身虛象(如口乾舌紅、脈細數)。
- 鼻孔腫痛:虛火鬱於鼻竅,氣血不通,發為腫痛,或伴乾燥、灼熱感。
冷香散以「聞之」給藥,透過鼻腔黏膜吸收,直接清散局部鬱熱,降火消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爐甘石(2兩)
- 性味:甘平,歸胃經。
- 功效:傳統用於收濕斂瘡、解毒明目,外用可治濕疹潰瘁、黏膜炎症。
- 在本方作用:收斂鼻孔腫痛滲液(若有),並輕微清熱,穩定局部氣血。
秋石(2兩)
- 性味:鹹寒,歸肺、腎經。
- 功效:由人尿煉製而成,傳統認為能滋陰降火,清虛熱,治骨蒸煩渴。
- 在本方作用:針對「無根之火」,清降上炎之虛火,滋陰以固根本。
上梅花片(冰片,8分)
- 性味:辛苦微寒,入心、肺經。
- 功效:芳香開竅、清熱止痛,為外用要藥,能透達黏膜深部。
- 在本方作用:開鼻竅、散鬱火,迅速緩解腫痛,兼引藥上行。
麝香(2分)
- 性味:辛溫,通行十二經。
-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藥性峻烈而走竄。
- 在本方作用:助冰片透竅,暢通鼻部氣血滯塞,消腫止痛。
三、組方邏輯與整體作用
標本兼治
- 治標(局部):冰片、麝香辛香走竄,直接開竅散結,快速緩解鼻腫;爐甘石收斂固護黏膜。
- 治本(全身):秋石滋陰降火,針對「無根之火」的內在根源。
藥性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秋石、冰片性寒清熱,麝香性溫通散,避免過寒冰伏氣血。
- 升降相因:麝香升散開竅,秋石沉降虛火,調和氣機。
給藥途徑設計
- 「聞之」透過鼻腔黏膜吸收,藥物直達病所,尤適鼻竅病變,符合「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
四、推論現代適用方向
此方可類比於現代「鼻黏膜充血、非感染性鼻炎(如情緒應激誘發)」,屬虛火鬱結者。然需辨證明確,實火(如肺胃熱盛)或過敏性鼻炎應慎用。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2兩,秋石2兩,上梅花片8分,麝香2分。
上為極細末,瓷器盛之。
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冷香散,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爐甘石2兩,秋石2兩,上梅花片8分,麝香2分。 主治:內有七情之傷,觸動無根之火,鼻孔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