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核痰瘰膏

痰核痰瘰膏

TAN HE TAN LUO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大腸經 50%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痰核痰瘰膏方劑中加入肥皂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散結: 肥皂荚味甘、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化解痰核、瘰癧等病症的積聚。
  2. 通絡止痛: 肥皂荚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因痰核痰瘰引起的疼痛和局部組織腫脹。

因此,肥皂荚在痰核痰瘰膏方劑中扮演著消腫散結、通絡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痰核痰瘰膏」,顧名思義,主治「瘰疬」(即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中醫稱「痰核」、「痰瘰」)。古醫書中,瘰疬多因痰濕凝滯、氣血瘀阻所致,屬陰疽範疇。此膏外貼,旨在軟堅散結、化痰消腫,透過局部滲透藥力,緩解結核腫硬之症。

組成與製法邏輯推理

  1. 君藥:肥皂(皂莢)

    • 肥皂即中藥「皂莢」,性味辛溫,具辛辣走竄之性,能「搜痰通絡」,古法常用於漚浸取汁以祛痰濕。《本草綱目》載其「通肺及大腸氣,化痰涎,散癰腫」。
    • 此方以肥皂為主藥,經長時間流水浸泡(依四時調整),去其燥烈之性,保留化痰軟堅功效,再經濃縮成膏,使藥性趨於緩和,適合長期貼敷。
  2. 輔藥:生白蜜

    • 蜂蜜甘緩,能潤燥解毒、調和藥性,並作為賦形劑助膏藥黏附。其黏滯之性可延緩肥皂滲透速度,避免過度刺激皮膚,形成「緩釋」效果。
  3. 製法深意

    • 流水浸泡:古人強調「長流水」(活水)去濁,結合四時寒溫調整時間(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順應自然氣機,使藥性與時令相合。
    • 濃縮成膏:煎至「滴水成珠」是傳統驗收膏藥稠度的標準,確保藥力濃厚且便於貼敷。
    • 白蠟替代:若遇濕熱天氣(霉天),膏體易溶,加白蠟可增穩定性,顯示古人對外用劑型保存的靈活調整。

治療原理推論
此膏透過外治法直接作用於患處,肥皂的辛散滲透之力可化散局部痰瘀,結合蜂蜜的緩和與潤澤,逐步溶解瘰疬痰結。其機理符合中醫「結者散之」的治則,且外貼避免內服皂莢的峻烈之弊,體現「內病外治」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肥皂(去皮弦核)2斤。
長流水一二鉢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搗碎,仍和水內,再濾去滓,單用水煎至滴水成珠,再入生白蜜3兩收膏,去火氣。
攤貼,每日換2次。此膏易溶,每霉天常復火,或用白蠟成膏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痰核痰瘰膏, 出處:《易簡方便》卷四。 組成:肥皂(去皮弦核)2斤。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