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疔散

SAN D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25%
膽經 25%
肺經 10%
小腸經 10%
肝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散疔散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散疔散針對的是疔瘡腫痛,而夏枯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消散疔瘡的熱毒,減輕腫脹。
  2. 散結消腫: 夏枯草對於瘰癧、癭瘤等疾病也有良好的療效,這與其散結消腫的作用有關。疔瘡往往伴有局部腫脹,夏枯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積聚在患處的瘀血,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散疔散方劑中包含紫花地丁,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紫花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散疔散主要用於治療疔瘡、癰腫、乳癰、丹毒等熱毒壅盛之症,而紫花地丁正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良藥,能有效控制病情,促進傷口癒合。

散疔散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對於疔瘡、癰腫、乳癰等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連翹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毒,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連翹還能散結消腫,對於結核、瘰癧等病症,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散疔散中加入連翹,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達到治療疔瘡、癰腫等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散疔散主治功效分析

散疔散主治疔瘡。根據古文記載,其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殺菌。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以夏枯草為君藥,其性味苦、辛,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散結之功,擅長治療疔瘡腫毒等症。

紫花地丁為臣藥,其性味苦、辛,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對於疔瘡初起,紅腫熱痛尤為有效。紫花地丁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消散疔毒,防止毒邪深入。

連翹為佐藥,其性味苦,微寒,歸肺、心、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之效。連翹可增強夏枯草和紫花地丁清熱解毒之力,並有助於透邪外出,加速疔瘡的消散。

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故能有效治療疔瘡。

古文記載的用法及加減:

  • 《青囊秘訣》及《傅氏外科》均記載了散疔散的簡化版本:「拔疔」方,以紫花地丁和菊花組成,具有相似的功效。
  • 對於疔瘡初起,未成膿者,散疔散可迅速消散腫毒。
  • 對於疔瘡已潰爛者,可在散疔散的基礎上加入當歸,以養血活血,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總結:

散疔散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針對疔瘡的病機,能夠迅速消散腫毒,阻止病情發展。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可以靈活加減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夏枯草1兩,紫花地丁1兩,連翹3錢。水煎服。1劑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散疔散, 出處:《青囊秘訣》卷上。 組成:夏枯草1兩,紫花地丁1兩,連翹3錢。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