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濕癢」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濕癢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為皮膚瘙癢,可見於多種皮膚病,如蕁麻疹、濕疹、皮炎等。中醫認為,濕癢的病因主要與風、濕、熱等外邪侵襲有關,以及脾胃功能失調、氣血不足等內因所致。

臨床上,濕癢的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風濕性濕癢:多由風濕外邪侵襲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疹、水腫、疼痛等。
  • 濕熱性濕癢:多由濕熱內蘊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疹、紅腫、灼熱等。
  • 脾虛濕癢:多由脾虛濕困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等。
  • 血虛風燥性濕癢:多由血虛風燥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乾燥、脫屑、色素沉著等。

治療濕癢,中醫主要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養血潤燥等法為主。常用方藥有:

  • 防風通聖散:適用於風濕性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疹、水腫、疼痛等。
  • 牛蒡子霜:適用於濕熱性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疹、紅腫、灼熱等。
  • 四君子湯:適用於脾虛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等。
  • 當歸生薑羊肉湯:適用於血虛風燥性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膚乾燥、脫屑、色素沉著等。

濕癢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病因複雜,但只要根據病因辨證施治,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等。
  • 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濕癢的發生。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大敦

大敦


大鐘

大鐘

  • 1.《針灸集成》:「○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申脈

申脈

  • 1.《針灸集成》:「○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委中

委中

  • 1.《針灸集成》:「○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商陽

商陽

  • 1.《針灸集成》:「○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崑崙

崑崙

  • 1.《針灸集成》:「○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血海

血海

  • 1.《針方六集》:「血海二穴,主逆氣腹脹,腎臟風瘡濕癢,渾身膿疥,女人陰內腫,暴崩,漏下不止,血閉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