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悒悒不樂」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悒悒不樂

悒悒不樂是中醫的一個病證,主要表現為情志抑鬱,精神不振,言語少,不思飲食,四肢倦怠,或伴有胸悶、腹脹、便溏等症狀。

悒悒不樂的病因多與情志不遂、肝鬱氣滯有關。當人的情緒長期處於抑鬱狀態,會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進而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脾胃虛弱,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悒悒不樂還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如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體虛等。

悒悒不樂的治療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常用中藥有柴胡、白芍、香附、鬱金、甘草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悒悒不樂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 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

如果出現悒悒不樂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大敦

大敦

  • 1.《金針秘傳》:「1.大敦: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足厥陰脈之所出也,為井。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腫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屍蹶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六呼。
  • 2.《針灸資生經》:「金門、(見屍厥。)丘墟、(見腋腫。)治暴疝痛。大敦、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蠡溝、治卒疝。小腹腫。時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瘜肉。
  • 3.《普濟方·針灸》:「_大敦_(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及三毛中。灸三壯。主卒心痛。汗出陰跳。遺溺。小便難而痛厥。陰上入腹中。寒疝。陰挺出。陰偏大腫。腹臍痛。胸中悒悒不樂。小兒癇瘈。遺清溺。虛則病諸瘕頹。實則癃閉。少腹中熱。若寢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痓)。
  • 4.《普濟方·針灸》:「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穴大敦。病左取右。病右取左。

丘墟

丘墟

  • 1.《針灸資生經》:「金門、(見屍厥。)丘墟、(見腋腫。)治暴疝痛。大敦、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蠡溝、治卒疝。小腹腫。時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瘜肉。

金門

金門

  • 1.《針灸資生經》:「金門、(見屍厥。)丘墟、(見腋腫。)治暴疝痛。大敦、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蠡溝、治卒疝。小腹腫。時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瘜肉。

蠡溝

蠡溝

  • 1.《針灸資生經》:「金門、(見屍厥。)丘墟、(見腋腫。)治暴疝痛。大敦、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蠡溝、治卒疝。小腹腫。時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瘜肉。
  • 2.《針方六集》:「蠡溝二穴,主五噎,喉中閉塞如有息肉,肩背拘急不可俯仰,數噫恐悸,少氣不足以息,悒悒不樂,小腹脹滿,暴痛如有癃閉,臍下積氣如石,睪丸卒痛,內引少腹,足脛寒酸,屈伸不便。女子赤白帶下,月水不調,陰挺暴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