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惟忠

《傷寒之研究》~ 卷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0)

1. 古今方

則獨稱仲景氏之流。此似有所支矣。故博稱古方家。以遁乎辭而已。此豈其所以不稱仲景氏之流耶。夫方法之有古今也。歧為二途者。如前所辨矣。於是建極於仲景氏。而弘道於孫王二氏。則古之於方法。莫不概備焉。雖然。疾病之變態百出。不可得而窮詰也。雖宋元諸氏之遂還轅軛。

擅攪舊轍乎。非全無一二之所得矣。乃取其所得。以應夫變態百出。則亦足以博吾之術。豈不亦愉快哉。醫之為術。雖固多端。而自有要領矣。故不求其多端於遠。而求要領於邇。是之謂善擇也。既善擇而善行於今。則又何言古今哉。雖然。有本而有末。有古而有今。本不立。

則末必紊。不識古。則焉辨今。方法之肇於仲景氏也。建極於此。以識乎古。能識乎古。體之於我。則我後於宋元。而能辨其為今。然後擇之以古。以古御今。則今猶古乎。夫既辨今之在於識古。則古今何不言也。故必先建之極。而後古今可得而言矣。是之謂本立而末不紊也。

方法之言古今也。以其必驗於疾為要矣。有迂闊者。有捷徑者。有迂闊而捷徑者。有捷徑而迂闊者。故不可不善擇焉。然後言無古今。何為不可乎。亦惟在其人。亦惟在其人矣。記曰。忠信之人。可以學禮也。我於吾之術亦云。苟不有忠信之質。則烏能盡仲景氏之術矣乎哉。

不可不慎焉。

白話文:

古今方論述了中醫方法的古今之別。文中認為,雖然許多醫家都自稱繼承張仲景(仲景氏)的學說,但實際上有所偏離。因此,作者更廣泛地稱讚古代醫家,認為他們只是在文字上有所迴避,並非真正繼承了仲景的精髓。 中醫方法分為古今兩途,作者以張仲景為基礎,並推崇孫思邈、王叔和等醫家的貢獻,認為古代醫學已涵蓋了大部分方法。

然而,疾病變化多端,難以窮盡。宋元時期的醫家雖然有所創新,但仍是建立在古代醫學基礎上,並非完全推翻前人。我們應該取其精華,用以應對疾病的變化,豐富自身的醫術。

醫術雖然繁雜,但也有其核心要領。我們不應追求多種複雜的偏方,而應掌握核心要領,這才是善於選擇。若能善於選擇並在現代實踐,則古今之分便無足輕重。但醫學有本有末,有古有今,基礎不牢固,則後續必然混亂;不了解古代醫學,就無法辨別現代醫學。張仲景的醫學方法是基礎,掌握了它才能理解古代醫學,並融會貫通於自身。這樣即使落後於宋元時期的醫家,也能辨別出現代醫學的精髓,並能用古代醫學來指導現代醫學,使現代醫學也如同古代醫學一樣精妙。 因此,必須先建立基礎,然後才能談論古今醫學,這才是本立而末不紊。

判斷醫學方法的古今優劣,關鍵在於其療效。有的方法迂迴曲折,有的方法簡捷明快,有的既迂迴又簡捷,有的既簡捷又迂迴,因此必須善於選擇。這樣才能做到不論古今皆有效。最終,這都取決於醫生個人素質。 文中最後強調,醫者必須忠誠守信,才能真正理解和運用張仲景的醫術,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