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篇》~ 卷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9)

1. 差後勞復陰陽易病

損谷當是減損穀食,以休養脾胃,不可引前條宿食例,輕用大黃,重傷脾胃也。

合六條觀之,差後病,凡用汗、下、和、溫之法,但師其意,不泥其方,恐元氣、精、津久耗,不能勝藥耳。豈但不能勝藥,抑且不能勝谷!故損谷則病愈,而用藥當思減損,並可識矣。其腰已下有水氣,峻攻其水,亦以病後體虛,膀胱氣化不行,若不一朝迅掃,則久困之脾土,必不能堤防水逆不至滔天不止。所以仲景云,少陰負趺陽者為順,故急奪少陰之水,以解趺陽之圍。

夫豈尋常所能測識耶!

(1)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胚拘急者,燒褌散主之。原文

陰陽易之病,注家不明言,乃至後人指為女勞復,大謬。若然,則婦人病新差,與男子交為男勞復乎?蓋病傷寒之人,熱毒藏於氣血中者,漸從表裡解散。惟熱毒藏於精髓之中者,無由發泄,故差後與不病之體交接,男病傳不病之女,女病傳不病之男,所以名為陰陽易,即交易之義也。

其證眼中生花,身重拘急,少腹痛引陰筋,暴受陰毒,又非薑、桂、附子辛熱所能驅,故燒褌襠為散,以其人平昔所出之敗濁,同氣相求,服之小便得利,陰頭微腫,陰毒乃從陰竅出耳。

此條叔和匯於差後勞復之前,因起後人女勞復之疑。今移附勞復後,益見熱病之為大病。差後貽毒他人,其惡而可畏,有如此也。

尚論張仲景《傷寒論》凡八卷,前四卷詳論六經證治,已盡傷寒之義矣。後四卷推廣春月溫病、夏秋暑濕熱病,以及脈法、諸方,聊與二三及門,揚確千古。稿藏笥中,欲俟百年身盡名滅,然後梓行。以其刻意求明,今天下業醫之子,從前師說,漫無著落,必反嫉為欺世盜名耳。

不謂四方來學日眾,手編不便抄錄,姑將前四卷授梓,求正大方。倘坊間購刻全本,人書具在,寧致貽憾於續貂乎!

庚寅初夏喻昌識

白話文:

差後勞復陰陽易病

痊癒後保養脾胃應減少飲食,以休養生息,不可像之前治療積食那樣輕易使用大黃,以免嚴重損傷脾胃。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疾病痊癒後,無論使用發汗、瀉下、調和、溫補的方法,都應把握其治療的根本原則,而不應拘泥於特定的方劑,因為元氣、精氣、津液長期耗損,身體就無法承受藥物的治療。不僅不能承受藥物,甚至連正常的飲食都承受不了!所以減少飲食就能幫助疾病痊癒,用藥也應該考慮減少劑量,這一點應該清楚明白。如果腰部以下有水腫,則應迅速利水,因為病後體虛,膀胱氣化功能失常,如果不迅速將水腫消除,則久病導致虛弱的脾胃就無法抵抗水液上逆,導致病情加重。所以張仲景說,少陰經負擔陽氣是順理成章的,因此要迅速去除少陰經的水分,以解除陽氣的壓力。

這可不是尋常人能夠理解和掌握的!

傷寒病痊癒後陰陽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患者會有身體沉重、氣短、小腹脹痛、或陰部拘緊、熱氣上衝胸部、頭重不想抬頭、眼睛發花、膝蓋內側疼痛等症狀,可用燒褌散治療。

陰陽失調的病症,以前的醫家沒有明確說明,以致後人誤認為是婦女勞復,這是很大的錯誤。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女性疾病痊癒後與男性同房就變成男性勞復了嗎?其實,患傷寒的人,體內熱毒積聚在氣血之中,會逐漸從表及裡排出。但若熱毒積聚在精髓之中,就無法排出,所以痊癒後與健康的人同房,就會將疾病傳染給對方,因此稱為陰陽失調,也就是疾病互相傳染的意思。

其症狀包括眼睛發花、身體沉重拘緊、小腹疼痛牽引陰部、突然遭受陰毒侵襲,這不是生薑、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所能驅除的,所以用燒褌散,利用患者自身排出的濁氣,同氣相求,服用後小便通暢,陰部略微腫脹,陰毒就會從陰部排出。

此條在原著中放在差後勞復之前,因此導致後人誤認為是婦女勞復。現在把它移到勞復之後,更能說明熱病的嚴重性。疾病痊癒後還會傳染他人,其危害之大,令人畏懼,正是如此。

我打算編寫一部完整的《傷寒論》八卷,前四卷詳細論述六經的辨證治療,已經闡述了傷寒的全部義理。後四卷將擴展論述春溫病、夏秋暑濕熱病,以及脈法、各種方劑,略微點撥一二,以期流芳百世。稿子暫時保存起來,打算等到百年之後,我死後名聲也消失後再出版。因為我刻意追求醫學的精確,現今天下學習醫術的人,都依據前人的說法,沒有明確的依據,他們一定會嫉妒我,認為我在欺世盜名。

沒想到四方來學醫的人越來越多,手寫的稿子不便於抄寫,暫時先出版前四卷,以求得到大家的指正。如果坊間有人刻印全本,書稿齊全,又何必讓我遺憾於續貂呢!

庚寅初夏 喻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