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傷寒來蘇集卷四 (24)

回本書目錄

傷寒來蘇集卷四 (24)

1. 傷寒來蘇集卷四

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

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濇,故知

亡血也。

[先寒後熱,陽微陰弱,具證與上文同,前條病因在血脈虛,此病因在妄汗下,

以致亡血而脈微濇也,夏月四句,是寫寒熱發作時狀,始而惡寒,雖在盛夏,欲

著複衣,繼而發熱,雖當隆冬,欲裸其身,此是設辭,勿以無休止時,作綿連冬

夏解也,醫發其汗以下,又重釋前義,亦蛇足矣。

此條又可分作四證者,寒熱往來不休如瘧者,為一證,或陽氣內微,但惡寒不發

熱,病在盛暑而欲著複衣者,為一證,或陰氣內弱,但發熱不惡寒,病在隆冬而

欲裸身者,為一證,或其人綿連冬夏,在盛暑反惡寒,隆冬反惡熱為一證,此各

從元氣之厚薄,而寒熱為之淺深耳。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

麻鱉甲湯主之。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

湯,去雄黃蜀附主之。

升麻鱉甲湯,

升麻、蜀附、當歸、雄黃、甘草、鱉甲。

傷寒來蘇集終

白話文:

《傷寒來蘇集》卷四

當陽氣浮於體表時,胃中虛寒,因體內陽氣微弱,無法抵禦寒冷,所以想多穿衣物。到了十一月(冬季),陽氣內藏於裏,胃中燥熱,因陰氣不足,無法調和熱氣,故反而想裸露身體。此外,若脈象陰脈遲緩澀滯,可知是失血所致。

(前段描述「先寒後熱、陽氣微弱而陰氣不足」的症狀與上文相同。前一條病因在於血脈虛弱,此條則因誤用汗、下法導致失血,脈象因而微弱澀滯。文中「夏月四句」是描寫寒熱發作時的狀態:起初怕冷,即使盛夏也想穿厚衣;接著發熱,即便嚴冬也想赤身。此為假設情境,切勿理解為症狀終年持續。後段「醫發其汗以下」再次解釋前文,實屬贅述。)

此條文又可分為四種證型:

  1. 寒熱交替反覆如瘧疾者,為一證。
  2. 陽氣內虛,僅畏寒不發熱,盛夏仍欲穿厚衣者,為一證。
  3. 陰氣內弱,僅發熱不畏寒,嚴冬反欲裸露者,為一證。
  4. 或有人症狀橫跨冬夏,盛夏反畏寒,嚴冬反惡熱者,為一證。此皆因個人元氣強弱不同,導致寒熱表現深淺有異。

陽毒病症:面色潮紅,斑紋如錦,咽喉痛,吐膿血。五日內可治,七日後難治,以「升麻鱉甲湯」為主方。

陰毒病症:面色青黑,身痛如遭杖擊,咽喉痛。五日內可治,七日後難治,以「升麻鱉甲湯」去除雄黃、蜀椒為主方。

升麻鱉甲湯組成
升麻、蜀椒、當歸、雄黃、甘草、鱉甲。

(《傷寒來蘇集》卷四終)